明带了书来的,先前巴不得立马换了,瞅见一屋子的古画,寻机会再来呢。
洛玉心知肚明,笑道:"那明日君沂放堂后早些赶回府。"
谢韬敏甚是满意,眼巴巴瞅着那些古画,但碍于面子,不好久留,再留又该蹭饭了,言谢两句,匆匆告辞。
洛玉还想留他喝茶吃饭,硬是没留住,只好亲自送他出门。
回到北院,洛承南拿他问话,洛玉避重就轻简单解释了缘由,洛承南倒没有起疑,只叮嘱他学业的事。
靠着古画,洛玉跟谢韬敏接触多了起来,他处事圆滑大方,常以画换物,兼顾谢韬敏的面子与需求,可谓下足了功夫。
久而久之,这关系也就熟络了,谢韬敏还时常请他去自家府邸品茗赏画,颇有发展成忘年jiāo的趋势。
作者有话要说:
过渡章
第25章 船队
后半月一天夜里,宫里忽而传来口谕,命洛承南连夜进宫,洛家上下为此胆战心惊一晚,直至天亮,洛承南才面色沉重地回府。他闭口不谈发生了甚,安抚好老夫人和李清秋,又跟洛西洛玉两兄弟分别谈话,无非jiāo代一些事宜,但只字不提宫内的事。
接下来的日子,洛承南清闲在家喝茶逗鸟,心情好就去戏园子听曲儿,两耳不闻朝堂事,自在安逸,过起了致仕养老般的生活。
洛玉心里大概有了猜测,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册封太子,立储之争白热化,应是文宣帝出手平乱了。
由此看来立储一事已成定局,而洛家态度模棱,若大皇子得势,必定会遭到打压,但官银造假一案未果,文宣帝眼里一向容不得沙子,不过是搁置一阵,等册封大典结束再处理,届时总不会重罚太子,遭殃的肯定是太子身后的党羽。
洛承南jing明算计,太子和天子,该忠于谁,听谁的命,还是有数的,进宫面圣前,他心里就有了打算,文宣帝说甚他顺着接,情真意切,实在忠心耿耿,末了,告一个月病假,臣有病,要静养。
文宣帝龙心大悦,手一挥,准了。
一个月的时间甚是微妙,既避开了争斗,也能赶上册封大典的准备事务。
晃眼七月中旬,书院给学生们放假,洛玉也该去武陵了。
出发前两天,宫里却突生变故,无关洛家或大皇子一派,而是苏明卓,因办事不力且顶撞圣上,被直接贬为峒流县县令。
洛玉走的时候,他也出京前往峒流县,平日里与他要好的同僚和兄弟们,没一个敢来送他的,一个老仆一辆破马车,落魄可怜至此。
这次出行很低调,洛玉只带了阿良和王京,一艘大商船,船上约莫四十个水手。
商船出了京都运河,到闵州城边界,王京突然喊停船,要在岸口接个人。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