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不要气馁。”
\n“是什么消息?”
\n“东印度公司答应卖给我们的粮食,在对马海让齐国海军拦截了。靠岸的船只不到总数的一半。”
\n董邵伟点点头:“所有粮食都收集起来,尽快运送江户。”
\n他想了会儿,补充道:“江户不能崩溃!”
\n可是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被天心城抛弃了,成了丧家之犬!
\n周围陷入沉默。
\n过了很久,荷兰人雅各布脸色阴沉道:“司令官,灾荒还在蔓延,今天又有三百具尸体被发现,准确说是三百八十具。”
\n司令官示意荷兰人继续。
\n“因为有八十具尸体残破不全,我们怀疑是被野狗啃食过。”
\n“军中有什么变化?”
\n董邵伟望向副将宫海。
\n宫海昂首挺胸道:“暂时没有士兵挨饿。”
\n司令官如释重负的出了口气。
\n是的,这片土地只要当兵的还活着,就还控制在自己手中,如果当兵的乱了,舰队在倭国的管理就要崩溃了。
\n“雅各布,我们还能撑多久?”
\n“事情还在控制之中。”
\n雅各布揉了揉大鼻子,耸耸肩膀,摇头抱歉道:“什么都没有,没有粮食,没有弹药,没有煤炭。所有资源只够支撑到今年秋天,那么该如何熬过长崎的寒冬呢?”
\n另一个倭国谋士补刀:“而且天心城还要继续收税。”
\n我们该怎么办?
\n董邵伟没有回话。
\n这个问题他已经思考过无数遍,显然没有答案。
\n当此危急之时,母国不仅没有伸出援手救援自己,一帮奸臣还要落井下石,置自己于死地。
\n倭国覆灭对大齐到底有什么好处?
\n很难想象天心城议会那群擅长党争的老头们,脑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东西。
\n“总司令,我能不能说句话?”
\n这时候,辽东幕僚站到了总司令面前。
\n“请说。”董邵伟深吸一口雪茄,吐出大团大团的烟雾。
\n“司令官的家眷是否已经安全离开天心城?”
\n董邵伟略不耐烦道:“你觉得蓑衣卫那帮人会同意他们离开吗?我的家人被当作人质,人质会轻易离开吗?”
\n那幕僚脱口而出道:“吴忠国效命的是景炎皇帝。”
\n“皇帝还有多少威权呢?一切还不都是议会说了算!”
\n“司令官不必悲观,皇权在任何时候总是有威慑的。您应该试一试,在汇报灾情的时候附带一句,希望能让家人前往长崎,与您一起共赴国难····”
\n董邵伟不悦道:“指望年羹尧发善心么?”
\n话还没说完,引得会议室里哄堂大笑。
\n“试试吧。”董邵伟显然对天心城不抱什么希望,他开始做最坏的打算。
\n~~~~~
\n尽管皇帝全力支持董邵伟在倭国的改革事业,内阁对倭国重建缺乏兴趣。
\n年羹尧两次弹劾,要求国防部撤销董邵伟职务,并追究邵氏虚耗军费、勾结外敌的罪行。
\n另一些老成谋国的官员对此反对:“审判董邵伟,难道是要逼迫他割据谋反吗?”
\n董邵伟只擅长打仗,可是自从离开殷州,被押送回国后,便对开启边衅,开疆拓土失去兴趣了。
\n所有转变是从美洲开始的。
\n从那时起,这位自命不凡的帝国军官便对大齐体制产生了怀疑。
\n怀疑的种子一经种下,只会茁壮成长。
\n这位曾经的鹰派军官,此时越发意识到太祖皇帝的那套方略是错的。
\n幕僚们建议应该“养精蓄锐,等待大齐有变,便可乘机自立。”
\n自立?
\n这是董邵伟从未想过的事。
\n“总司令,倭国迟早会自立,即便不是您自立,也会是某位落魄的大名或是武士,总之这里必然会脱离大齐控制。”
\n“就像安南、朝鲜之于中原。”
\n幕僚们纷纷附和:“言之有理,两国相隔太远,中间又挨着大海,不知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维持一统。”
\n“所以我等须早做准备,待时机有变,便可脱离大齐。”
\n董邵伟陷入了沉思。
\n谋士们趁热打铁道:“南越国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