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容斋随笔 > 第41章

第41章

明”、“温恭允塞”。至益之对舜,始有“乃圣乃神”之语。《洪范》睿作圣”与

“恭作肃,从作,明作哲,聪作谋”,同列于五事,其究但曰“圣时风若”,咎证至以蒙为对。”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则以狂与圣为善恶之对也。《诗》曰:“国虽靡止,或圣或否。”则以圣与否为对也。下文“或肃或谋,或哲或”盖以五事略同。人之齐圣,不过“饮酒温克”而已。《左传》八恺,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周官》六德,知、仁、圣、义、忠、和,皆混于诸字中,了无所异。以故鲁以臧武仲为圣人,伯夷、伊尹、柳下惠皆曰圣,而孟子以为否。

媵字训

媵之义为送,《春秋》所书,晋人卫人来媵,皆送女也。《楚辞·九章》云:“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其义亦同。《周易·咸》卦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释文》云:滕,达也。九家皆作乘,而郑康成、虞翻作媵,而亦训为送云。

周礼奇字

“六经”用字,固亦间有奇古者,然惟《周礼》一书独多。予谓前贤以为此书出于刘歆,歆常从扬子云学作奇字,故用以入经。如法为灋、柄为枋、邪为衺、美为、呼为嘑、拜为、韶为磬、怪为傀、暴为虣、擉为簎、风为飌、鲜为鱻、槁为薧、螺为赢、脾为蠯、鱼为、埋为貍、吹为龡、陔为祴、暗为韽、柝为、探为撢、翅为翨、摘为硩、骇为、击为、辜为、掬为、羃为榠、藻为、昊为、叩为敂、艰为、魅为、与夫庮、皫、胖、、斒、眂、劀、酏、、臡、箈、、、、疈、、、之类,皆他经鲜用,予前已书之而不详悉。若《考工记》之字,又不可胜载也。

大禹之言

《夏书·五子之歌》,述大禹之戒,其前三章是也。禹之谟训,舍《虞》、《夏》二书外,他无所载。《汉·艺文志》杂家者流,有《大》三十七篇,云:“传言禹所作,其文似后世语。”,古禹字也,意必依仿而作之者,然亦周、汉间人所为,今寂而无传,亦可惜也。

随巢胡非子

《汉书·艺文志》,墨家者流,有《随巢子》六篇,《胡非子》三篇,皆云墨翟弟子也。二书今不复存,马总《意林》所述,各有一卷,随巢之言曰:“大圣之行,兼爱万民,疏而不绝,贤者欣之,不肖者怜之。贤而不欣,是贱德也,不肖不怜,是忍人也。”又有“鬼神贤于圣人”之论,其于兼爱、明鬼,为墨之徒可知。胡非之言曰:“勇有五等:负长剑,赴榛薄,折兕豹,搏熊罴,此猎徒之勇也;负长剑,赴深渊、折蛟龙,搏鼋鼍,此渔人之勇也;登高危之上,鹄立四望,颜色不变,此陶岳之勇也;剽必刺,视必杀,此五刑之勇也;齐威公以鲁为南境,鲁忧之。曹刿匹夫之士,一怒而劫万乘之师,存千乘之国,此君子之勇也。”其说亦卑陬无过人处。

别国方言

今世所传扬子云《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凡十三卷,郭璞序而解之。其末又有汉成帝时刘子骏与雄书,从取《方言》,及雄答书。以予考之,殆非也。雄自序所为文,《汉史》本传但云:“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苍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雄平生所为文尽于是矣,初无所谓《方言》。《汉·艺文志》小学有《训纂》一篇。儒家有雄所序三十八篇,注云:“《太玄》十九,《法言》十三,乐四,箴二。”杂赋有雄赋十二篇,亦不载《方言》。观其答刘子骏书,称“蜀人严君平”,按君平本姓庄,汉显帝讳庄,始改曰“严”。《法言》所称“蜀庄沈冥,蜀庄之才之珍,吾珍庄也”,皆是本字,何独至此书而曰“严”。又子骏只从之求书,而答云:“必欲胁之以威,陵之以武,则缢死以从命也!”何至是哉?既云成帝时子骏与雄书,而其中乃云孝成皇帝,反复抵牾。又书称“汝、颍之间”,先汉人无此语也,必汉、魏之际,好事者为之云。

纵臾

《史记·衡山王传》:“日夜从容王密谋反事。”《汉书》传云:“日夜纵臾王谋反事。”如淳曰:“臾读曰勇,纵臾,犹言勉强也。”颜师古曰:“纵,音子勇反。纵臾,谓奖劝也。”扬雄《方言》云:“食阎、怂恿(音与上同),劝也。南楚凡己不欲喜,而旁人说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谓之食阎,亦谓之怂恿。”今《礼部韵略》收入,《汉》注皆不引用。

揔持寺唐敕牒

唐世符帖文书,今存者亦少,隆兴府城内总持寺有一碑,其前一纸,乾符三年,洪州都督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