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容斋随笔 > 第67章

第67章

引所私”。《韩延寿传》“人人问以谣俗”、“人人为饮”。《张骞传》“人人有言轻重”。《李寻传》“人人自贤”。《王莽传》“人人延问”。《严安传》“人人自以为更生”。《王吉传》“人人自制”是也。《后汉书》亦间有之,如《崔骃传》“人人有以自优”。《五行志》“人人莫不畏宪”。《吴汉传》“诸将人人多请之”。《申屠刚传》“人人怀忧”。《王允传》“人人自危”。《荀传》“人人自安”。《吕强传》“诸常侍人人求退”是也。又元元二字,考之六经无所见,而两《汉书》多用之。如《前汉·文帝纪》“全天下元元之民”,《武纪》“烛幽隐,劝元元”、“所以化元元”。《宣纪》“不忘元元”,《元纪》“元元失望”、“元元何辜”、“元元大困”、“元元之民,劳于耕耘”

、“元元骚动”、“元元安所归命”。《成纪》“元元冤失职者众”。《哀纪》“元元不赡”。《刑法志》“罹元元之不逮”。《严安传》“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严助传》“使元元之民,安生乐业”。《贾捐之传》“保全元元”。《东方朔传》“元元之民,各得其所”。《魏相传》“尉安元元”、“唯陛下留神元元”。《鲍宣传》“为天牧养元元”。《萧育传》“安元元而已”。《康衡薛宣传》“哀闵元元”。《王嘉传》“忧闵元元”。《谷永传》“以慰元元之心”。《匈奴传》“元元万民”是也。《后汉·光武纪》“下为元元所归”、“贼害元元”、“元元愁恨”、“惠兹元元”。《章纪》“诚欲元元去末归本”、“元元未逾”、“深元元之爱”。《和纪》“爱养元元”、“下济元元”。《顺纪》“元元被害”。《质纪》“元元婴此困毒”。《桓纪》“害及元元”。《邓后纪》、《刘毅传》“垂恩元元”。《王昌传》“元元创痍”。《耿弇传》“元元叩心”。《郎传》“弘济元元”、“贷赡元元”。《曹褒传》“仁济元元”。《范升传》“元元焉所呼天”、“免元元之急”。《钟离意传》“忧念元元”。《何敞传》“元元怨恨”、“安济元元”。《杨终传》“以济元元”。《虞诩传》“遭元元无妄之灾”。《皇甫规传》:平志毕力,以庆元元”是也。予谓元元者,民也。而上文又言元元之民、元元黎民、元元万民,近于复重矣。故颜注:“或云。元元,善意也。”

韩公潮州表

韩文公《谏佛骨表》,其词切直,至云:“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监临,臣不怨悔。”坐此贬潮州刺史。而谢表云:“臣于当时之文,未有过人者,至论陛下功德,与《诗》、《书》相表里,作为歌诗,荐之郊庙,虽使古人复生,臣亦未肯多逊。而负罪婴衅,自拘海岛,怀痛穷天,死不闭目,伏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考韩所言,其意乃望召还。宪宗虽有武功,亦未至编之《诗》、《书》而无愧。至于“纪泰山之封,镂白玉之牒,东巡奏功,明示得意”等语,摧挫献佞,大与谏表不侔,当时李汉辈编定文集,惜不能为之除去。东坡自黄州量移汝州,上表云:“伏读训词,有‘人材实难,不忍终弃’之语,臣昔在常州,有田粗给粥,欲望许令常州居住。辄叙徐州守河及获妖贼事,庶因功过相除,得从所便。”读者谓与韩公相类,是不然。二表均为归命君上,然其情则不同。坡自列往事,皆其实迹,而所乞不过见地耳,且略无一佞词,真为可服。

燕赏逢知己

白乐天为河南尹日,有《答舒员外》云:“员外游香山寺,数日不归,兼辱尺书,大夸胜事。时正值坐衙虑囚之际,走笔题长句以赠之,曰:‘**繁时好客到,碧云合处佳人来。(注:谓遣英、倩二妓与舒君同游也。)酡颜一笑夭桃绽,清冷秋声寒玉哀。轩骑逶迤棹容与,留连三日不能回。白头老尹府中坐,早衙才退暮衙催。’”谢希深、欧阳公官洛阳,同游嵩山归,暮抵龙门香山,雪作,留守钱文僖公遣吏以厨传歌妓至,且劳之曰:“山行良劳,当少留龙门赏雪,府事简,无遽归也。”王定国访东坡公于彭城,一日,棹小舟与颜长道携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南下百步洪,吹笛饮酒,乘月而来。坡时以事不得往,夜著羽衣,伫立黄楼上,相视而笑,以为李太白死,世间无此乐三百余年矣。定国既去,逾月,复与参寥师泛舟洪下,追忆曩游,作诗曰:“轻舟弄水买一笑,醉中荡桨肩相摩。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味此三游之胜,今之燕宾者宁复有之?盖亦值知己也。

端午贴子词

唐世五月五日扬州于江心铸镜以进,故国朝翰苑撰端午贴子词,多用其事,然遣词命意,工拙不同。王禹玉云:“紫阁曈隐晓霞,瑶墀九御荐菖华。何时又进江心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