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地位是争取来的,全世界都不例外。问题是西方人大多用有形的方式来争取主导地位。中国人比较喜欢用无形的方式,争到好像没有一样,比较自然的争来的主导地位,也比较持久。没有人想要,也就不会引起别人的抗争、制衡和罢免,获得主导地位的人,比较轻松、舒适,而且没有太大的压力,是不是比较好呢?
一回生二回熟,雪岩有了第一次拜访漕帮老大的宝贵经验,第二次再度拜访,当然要安心、方便得多。
第一次漕帮老大不理会雪岩,让他自生自灭,自己找生路。通过考验之后,才笑面相迎,而雪岩则已冒出了一身冷汗。通常第一次见面,除非是熟人,大多有一段摸索期。互相猜测、探索,然后才逐渐彼此了解。
如果第一次就留下坏印象,以后要见面,就更加困难。这时候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打算接受难听的话,不好看的脸色。能够忍耐过去,才有重见天日的可能。
雪岩很不错,第一次和漕帮合作,就阴错阳差地有了好结果。消息传得很快,左大人给雪岩披红挂彩,杨昌浚即将出任漕帮总督,有这么多的利好消息,再度和漕帮老大见面,气氛当然完全不同。雪岩居然敢轻松地开玩笑:何为老大,此乃龙头也。要是第一次就如此嬉皮笑脸,不被老大痛打一顿赶出门去才怪。
知道送什么礼,就已经拉近了宾主两人的距离。又有很多助力,雪岩自然开门见山,明说有一事相求。
遇到陌生人,或者交情不够的熟人,不敢明说,不方便直说。遇到熟人,或者交情够,有把握却不是很熟的人,当然可以明说,也方便直说。说的人够爽快,听的人很放心,请求的事情当场敲定。二话不说,小事一桩,你***人有多痛快,多么容易沟通?凡事都要先下一些功夫。所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事先都经过一番努力,下过一番功夫。
事业要成功,必须有丰富的经验,良好的时机,再加上不断的努力。第一次创业,大多不容易成功。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经验。一次又一次,获得丰富的经验,这时候要成功,当然容易得多。我们常说“缴学费”,以缴很多的学费来获取经验,可见经验相当重要。
雪岩从小在钱庄长大,对钱庄的业务十分熟悉。他把钱庄和粮食生意做了一个比较,马上发现粮食生意利少而风险大。不如重返钱庄本行,至少可以分散风险。
要赚大钱,先把自己的本行做好,再来做其他的。本行都做不好,贸然去做其他的事情,岂不是更加危险!
成祥比较老实,脑筋转不过来,以为搞老本行就要回到老地方去,所以提出疑问:杭州失守,我们没了立足之地。雪岩脑筋灵光,他老早想过这个问题:杭州失守,我们到上海。按理说杭州大家很熟悉,做起来比较有把握。上海这种生疏地方,而且繁华复杂,谁敢去?雪岩就有这种胆量,他认为三个人都有共同的经验,比一个人有经验要可靠得多,当然可以到上海去发展。
他筹办钱庄,也不完全是为了老本行。他看准了左大人这个靠山,想以人赚钱,所以盘算了很久,注意左大人能用的资源在哪里?左大人自己没有钱,但是他有很多很多的人,这些人有钱要存起来。如果想办法把这些人的钱合起来,钱庄的业务还有什么问题?在杭州,还不如上海安全。经过盘算才决定,而不是临时起意。
到生疏的地方创立事业,最要紧的是建立人际关系。有人才有事,有人好办事,这是自古迄今没有改变过的原则。找人,找什么人呢?找官场的人,可以有个靠山;找同行的人,能够打听行情。官场、同业都有人协助,对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必定有很好的助益。
找官场的人,最好的办法是拜访官夫人。因为做官的人最怕惹事,对陌生人的警觉性很高,深怕会看错人给自己惹上麻烦。而且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直接了当地谈论涉及金钱的事情。打惯了官腔,摆惯了官架子,说惯了冠冕堂皇、为民服务的好听话,一下子调整不过来。倒不如想办法找官夫人,送礼、谈回扣都比较方便。因为做官的可以一句话就把责任推掉,怎么有这回事,我完全不知道呀!我家里的人从来不涉及公务,不可能有这种事情。装成不知道,间接谈事情,大家都方便。找官夫人打点,再见官谈事情,通常很有效。
找同行的人,大家都是内行人,用不着拐弯抹角,不妨开门见山,把如何分享油水说清楚。免得互相猜疑,反而增加沟通的障碍。油水分享11得宜,其他就比较好谈。见面不说油水,对方以为不付费白请教,当然不肯供应情报。说不定还提供一些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