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从上海回来后,我就亲自去提亲。”
昕到胡雪岩说这话,阿珠再也不好意思听下去了,她屏声息气,蹑手蹑脚地溜到船尾去,陪她爹张老汉划船,她没想到这一切都是胡雪岩故意说给她听的。
从上海回来后,胡雪岩就带着陈世龙上门向阿珠求亲了,有胡雪岩这个大媒人出面,张老汉和张大娘当然是满口应诺。阿珠羞涩得闭上了她那张平时伶俐的嘴,满面通红地默许了。陈世龙自是喜不自胜,慌手慌脚地跪到地上给阿珠的父母磕了两个响头,叫了声:“爹!娘!”
阿珠和陈世龙的这段姻缘在胡雪岩的精心撮合下就算成了。
胡雪岩促成了阿珠与陈世龙之间的好事,使多情的阿珠有了一个好的归宿,也算了却了他的一个心愿,去掉了一桩心事。他不想因为这段感情而影响了阿珠姑娘的终身幸福,虽然阿珠对他是一往情深,但他不能因为自私,而承受这份太重的感情,更不想为此而结出感情的苦果。所以他不得不忍痛割爱,努力促成阿珠与陈世龙之间的姻缘,最后如愿以偿,也算是他对那片情的一点弥补吧。
胡雪岩凭借他老到圆融的处世手段,即使他本人从感情的罗网中走了出来,也没有伤害阿珠那份纯洁的感情,同时也给她安排了一个好的归宿,此外还让一厢情愿的陈世龙多少有些喜出望外。这使他们各自在这事上都得到一个好的安排。
在这件事上,胡雪岩并没有因感情过重,而演绎出又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情绝唱,他有他的事业,他不愿使自己的事业发展在感情上停步,商业的大舞台,还需要他继续登场,他自身的价值也要在这方面继续发挥。
胡雪岩也没有扮演感情骗子的角色,他不是玩弄他人感情的纨绔子弟,而是极为尊重阿珠的纯真,还有那份对他刻骨铭心的爱。在他与阿珠的感情上,他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自古以来,“英雄难过美人关”似乎已成定论。多少壮怀激烈的英雄豪杰掉进了感情的陷阱而不能自拔,置自己的“江山”于不顾,最后将前程毁于一旦。所以,世人常以“祸水”来比喻女人,这种论点未免太过偏激。而问题的关键其实只是在能否处理好事业与感情二者之间的关系。
“商贾奇男”胡雪岩并不是“冷血动物”,他同样有情有爱,但他更明白何时该有情,何时该绝情。绝情,是为了他的事业,为了他人的幸福。胡雪岩理性地处理好他个人的感情纠纷,他的事业并没有因此而滞留不前,而是持续地向前发展,最终使他成为了中国的头号官商。
胡雪岩的处世尽管“圆”,但绝非“滑”。他追求“圆”,是为了使事情能够妥善圆满地得到解决,于是在办事的手段上更加灵活,同时也注意兼顾他人的利益,而不是那种为了自身利益,而置他人利益或仁义道德于不顾的“滑”。
当丝业生意渐趋稳定后,胡雪岩又把他的商业眼光瞄准了军火生意。军火生意利润不薄,但风险也特别大,要想吃这碗“军火”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雪岩凭藉他已有的商业基础,并靠着他在漕帮的势力,很快就使军火生意上了轨道,并做成了几笔大生意。如此这般,他在军火界也成了一个有头面的人物了。
一次,胡雪岩打听到一个消息,说外商又运进了一批先进、精良的军火。消息马上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胡雪岩知道这又是一笔好生意,若能做成一定大有赚头。于是,他即刻找外商联系,凭藉他老到的经验、高明的手腕,以及他在军火界的信誉和声望,胡雪岩很快就把这批军火生意搞定了。
正当他春风得意之时,他又听商界的朋友说,有人指责他做生意不仁道。原来外商之前已拟要把这批军火以低于胡雪岩出的价格,卖给军火界的另一位同行,只是在那位同行还没有付款取货时,就又被胡雪岩以较高的价格买走,使那位同行丧失了赚钱的好机会。
胡雪岩听说这事后,对自己的贸然行为感到惭愧。他随即找来那位同行,商量如何处理这事。那位同行知道胡雪岩在军火界的影响,怕胡雪岩在以后的生意中与自己为难,所以就不好开列条件,只好推说这笔生意既然让胡老板做成了就算了,只希望以后留碗饭给他们吃。
事情似乎可以就这么轻易地解决了,但胡雪岩不然,他主动要求那位同行以他与外商谈妥的价钱,将这批军火“卖”给他,这样那位同行就吃个差价,而不须出钱,更不用担风险。事情一谈妥,胡雪岩马上把差价补贴给了那位同行。那位同行甚为佩服胡雪岩的商业道德。
如此协商一举三得,胡雪岩照样做成了这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