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古文观止 > 第63章

第63章

我的信虽然稍有深意,但行文毕竟不畅快。我到底没有成功。我常常感到痛恨羞愧。

(聂世美)

【注释】

[1]狂釁xìn信):疏狂放浪,不拘小节。釁,通“兴”偏激,冲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釁于勇。”杜预注:“釁,动也。”覆灭:指因参与谋立彭城王义康事泄而遭致杀身之祸。[2]弃:谓遗弃、嫌弃。这里说范晔自认为疏狂放肆;得罪许多人,现在自己成为罪人,应受遗弃。[3]不(fǒu缶):同“否”。[4]政:通“正”。向,《南史·范晔传》作“尚”。[5]心化:谓行道感人。[6]微解:精微深刻的见解。[7]寻:探求。注:专注。寻注书,谓行舟书海之意。[8]心气恶:意谓脑子不灵。按,古人每每将人脑的思维活动视为心的生理功能。如云:“心之官则思。”[9]愦闷:指头昏脑胀。愦,昏乱、糊涂。[10]口机:口才。调利:畅达锋利。[11]谈功:指凭借口舌言语获取功名利禄。[12]得之於胸怀:意谓通过主客观的交互作用产生对事物的领悟。[13]全称:完全满意。称,称道、肯定。[14]事尽于形:谓作文记事显豁,只求外形,缺少内涵。[15]情急于藻:谓只顾及情感的表达而忽略了文彩藻饰。[16]义牵其旨:谓以辞害意。义,文意。旨,主旨,犹今之主题。[17]韵移其意:谓作文因考虑音律情韵而妨碍了文意的准确表达。[18]大较:大略,大体上。[19]政:通“正”。工巧:技巧艺精妙的工匠。图缋(huì会):绘制彩色花纹的图像。图,用作动词。缋,同“绘”。[20]常,通“尝”。曾经。[21]见(xiàn现):同“现”。[22]不流:不散失。此谓不会出现文不达意,空泛虚浮的现象。[23]抽:引出。芬芳:此指完美的思想内容。[24]金石:钟磬一类乐器,其发声清越优美,后因喻辞韵美妙。《晋书·孙绰传》:“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25]千条百品:谓各种各样,名目繁多。品,品目;名目。[26]屈曲:比喻参差不一。成理:规律法度。[27]数:技术,方法。[28]宫商:古代五音中的二音。《周礼·春官·大师》:“皆(通“谐”)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zhǐ)羽。”[29]清浊:中古汉语的一对区别特征(也可谓汉语音韵学中的一对范畴),它体现了汉语语音的特点。发音时声带与发音体一起颤动的辅音叫浊辅音,反之则称之清辅

音。[30]谢庄:宋骈文家。据《宋书·谢庄传》:“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仕至光禄大夫,卒年三十六。”谢庄亦能诗,所作格调清雅绝俗。最有其分:最有识别宫商、清浊的天分。请参阅钟嵘《诗品·序》。[31]手笔:犹文章。自南北朝始有“文”、“笔”之分,即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分为有韵的“文”,与无韵的“笔”。这里“手笔”当指无韵的实用骈散文字。差易:差别。[32]文不拘韵:谓“手笔”之文不讲究宫商、清浊之声律。[33]特:但;只。济难:有利于难以言传之情事的表达。济,有益;方便。轻重:指文字声音上的顿挫抑扬,高低变化,即后来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所谓“宫羽相变,低昂舛节。”[34]禀:领受:承受。此指具有。[35]公家之言:指所谓“不拘韵”的奏疏、书表、策论等一类骈散实用文字。[36]事外远致:指除“公家之言”以外的纯文学文字。致,意态;情趣。[37]恨:遗憾。[38]恒:常常。[39]造:此指编纂。[40]转:这里有进一步的意思。统绪:犹端绪。统,丝绪之总束。绪,丝头。[41]可意:赞同;合意。[42]班氏:指班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有《汉书》、《两都赋》等传世。[43]既任情二句:这是范晔批评班固断代为书,一改《史记》通史之先例,未能“通古今之变”,审辨、阐明各个历史现象之发生、发展及其归宿。[44]赞:文体之一,有杂赞、哀赞及史赞之分。[45]志:记事的书或文章,此指《汉书》中的《食货志》、《地理志》、《五行志》、《天文志》等十志。推:推许;赞许。[46]博赡:犹宏富。赡,充裕。[47]整理:指编纂《后汉书》时对史料的处理,以及在编纂方法和体例上的创新。[48]传论:即每篇人物传纪后的评语、议论。[49]裁味:评判裁夺的意味。[50]“至于”三句:请参阅《后汉书》的《西羌传论》、《南匈奴传论》等篇。其中不乏针砭时事之论。则范晔之自负自夸亦并非无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