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学中庸尚书周易 > 第2章

第2章

是说武公研求学问的工夫;如琢如磨的意思,是说武公自己修身的工夫;瑟兮倜兮的意思,是说武公战兢恐惧的内心;赫兮兮的意思,是说武公可敬可畏的仪表;有斐君子终不可兮的意思,是说武公的品德极高志行极善,人民实在忘不了他。诗经说:“唉!从前的文王武王,真教人难忘!”后代的贤人君子,尊敬他所尊重的贤人,爱所当爱的人,老百姓也就乐其所乐,利其所利,各得其所。所以前王虽然殁世了,世人终不能忘记他的。

第四本末

子曰:“听讼①,吾犹人②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③者不得尽其辞④,大畏民志⑤:此谓知本。

【注释】

①听讼:审判狱讼也。

②犹人:与人同也。

③情:实情。

④辞:虚假之言也。

⑤民志:社会之制裁也。

【译文】

孔子说:“听断讼案,我也和别人没有两样;但是一定要使不愿意涉讼才好啊!”要使没有实情的人,不敢以不实不尽的言辞来渎陈。使一般人畏惧社会的制裁,不敢以虚辞诬控他人,这叫做“知本”。

第五格物致知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第一句程子谓为衍文。第二句朱熹指其上面别有阙文,故“所谓致知在格物者”以下,乃朱菉取程子之意补撰,用以解释格物致知的义理。“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①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知其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②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③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注释】

①即物,即就也。物,事也。

②豁然:开通貌。

③大用:最大之作用。

【译文】

经文上说的致知在格物,是说要想推极我自己的知识,就是对每遇到的事情去考究它的性理。因为人心的灵敏,都是有知的,而天下的事物,也没有一样不具有性理的;只有在事物的性理上不曾用心穷究,那他的知识就很有限。不能彻底明白。所以大学开始教人,必使学者对着天下一切的事物,都要依自己粗浅的道理去穷究它,以求能到达它的极点。等到用力穷究的时间久了,自会有一天能心窍开朗,对一切道理都能贯通,那么,天下一切事物的外表和里面,精细和粗浅,就没有不通达的人,而且心中的全部体制和最大作用,也就没有不明白的了。这就叫做穷究事物,也叫做知识的极诣。

第六诚意

所谓“诚其意①”者,毋自欺②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③。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④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⑤,掩⑥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⑦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注释】

①诚其意:朱注:“自修之首也。”

②毋自欺:禁自我欺骗也。

③自谦:谦,足也。言自足也。

④閒居:独处也。

⑤厌然:闭藏之貌。

⑥掩:掩饰也。

⑦严:畏之甚也。

【译文】

经文上所说诚其意的意思,是说自家不要欺骗自家。要厌恶那腐坏的气味,要像爱好那美丽的颜色一般真切。这才算得上自家快活受用哩。所以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自家一人独处的时候。小人平常在家里,做不好的事,没有一样事,他不做到最坏的;见到君子,然后再遮遮掩掩的样子,隐藏他那坏处,故意显示他的好处。却不知别人看他自己,同看见他的肺肝一样,他那种做法,又会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诚实在里面的,总要表现到外面来,所以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自己一人独处的时候。

曾子说:“好像有十只眼睛在注视着,有十只手在指问着自己,好可怕!”有钱的人,会光彩他的房屋;有德的人,会修养他的身心,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内心的意念都能真实无妄。

第七正心修身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①,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