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 > 第32章 千家诗16

第32章 千家诗16

能再返回少壮。⑤新雁:新近从北方飞来的雁。汀(tīnɡ听):水岸

平地。北雁新来,中原未复,故而叹息。

【解说】

这首诗是淳熙九年(1182)秋天诗人闲居山阴时所作,

抒写了至老不忘抗敌报国的壮志和宏愿难遂的愁苦,并尖

锐地批评了那些缺乏斗志和信心的士大夫。首联用腰间凋

零的羽箭形象地表明自己久已离开抗金的战场,用东汉名

将窦宪典,发为抗金复国勋业未就的慨叹。颔联采用对比

的手法,一面说自己虽老,犹能驰骋沙场,北伐金人;一面说

那些懦弱的士大夫却只知悲泣,徒唤奈何。诗意对比强烈,

意在规劝那些人不要空忧**,面应付之于积极的行动。

颈联的上句表达了以身许国、万死不辞的决心;下句是说,

但鬓发皆白,年华老去,投降派又把持国柄,延搁时日,自己

的志向看来是难以实现了。尾联含蓄地表达了闲居烦闷,

请缨无路的悲哀。从章法上看,前六句是直抒感怀,与诗题

无直接关系;后两句则以\"江湖泊船\"和\"卧闻新雁\"等字样,

回扣题面。

书愤①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②,铁马秋风大散关③。

塞上长城空自许④,镜中衰鬓已先斑⑤。

出师一表真名世⑥,千载谁堪伯仲间⑦!

【注释】

①书愤:抒写愤激的心情。②瓜洲渡:在镇江对岸。③大散关:

在今陕西宝鸡西南,为宋、金交界处的要塞。④塞上长城:这里用

南朝宋文帝时名将檀道济自比\"万里长城\";唐代名将李责力也被唐太

宗比为长城的故典,自叹不能象他们那样,为国家建立勋业。空自

许:谓徒然自许为万里长城。⑤这句化用杜甫《江上》:“勋业频看

镜,行**倚楼。”是说功业未立而镜中自己的鬓发已经斑白。

⑥此句谓一篇《出师表》实在是传世的名文。诸葛亮伐魏前上《出师

表》给后主刘禅,表明决心。⑦这句是说千载以下,无人能和诸葛

亮相比。伯仲间:兄弟之间,谓彼此相差不多。旧时称长兄为\"伯\",

次曰\"仲\"。这句是化用杜甫《咏怀古迹》:“伯仲之间见伊吕\"的诗句。

【解说】

这首诗写于南宋淳熙十三年(11**),当时陆游已从江

西抚州罢归故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五年有余。他痛感

南宋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不思收复失地,在愤激之余,写

下了这首名作,回顾了早年的战斗生涯,倾吐了往昔的宏伟

抱负,也抒写了今日难平的积愤,并讽刺了朝廷的不能用贤

和误国。通篇洋溢着炽烈的爱国热情和满腔的激愤。

首联回顾早岁的壮志,诗人那时\"气涌如山\",立誓要收

复中原。”世事艰\",是说由于投降派的阻挠和破坏,抗金大

业难以完成。颔联是追叙往岁使人激动的时事:前一句指

的是宋将虞允文在采石矶(今安徽省当涂县)击溃金兵,金

主完颜亮退至瓜洲被部下杀死一事;后一句说的是绍兴三

十二年(1162)闰二月宋将吴璘收复大散关一事。这一联虽

咏的是抗金业绩,却也与诗人的经历有关连:陆游曾任镇江

通判,地点就在瓜洲对岸;他在汉中王炎军幕时也曾戍守过

大散关,并向王炎\"**取之策\"。两句诗写得大气磅礴,笔

力雄健,充分表现了为国献身的英勇气概,也流露出对军旅

生活的热烈向往之情。颈联抒写壮志未遂、年华老大和报

国无门的愤慨,情调由昂扬转为沉郁。尾联借史咏怀,盛赞

诸葛亮率师伐魏的壮举,认为无人能够与之相比,借以寄寓

当世无人主持北伐,徒使爱国英豪寂寥沦落的愤慨。

临安春雨初霁①

陆游

世味②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