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 > 第41章 千家诗25

第41章 千家诗25

内。直到颈联才补写登临眺望

所见的景象,说晚晴使人高阁临眺时视野更远,而夕阳的返

照给阁窗注进一片光明。这就把眼前的景象和晚晴的意义

联系起来。尾联以越鸟为比,绾到自己,也是说明晚晴的意

义。而且它又以\"巢乾\"切晴,\"归飞\"切晚,照应了题面。全

诗句句说着晚晴,其乐观明朗色调也从晚晴生出。而构思

之精审,用语之简妙,在诗人的五律中也是比较突出的。

赋得①腊雪连春雪

王禹偁

腊雪②连春雪,商民舞且歌。

数年求不得,一尺未为多。

试法烹茶鼎③,资吟落钓蓑④。

登楼应更好,丹水⑤是银河。

【注释】

①赋得:参见前白居易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注。②腊雪:腊月

(农历十二月)下的雪。③试法:古代饮茶,始于东晋,而盛于宋朝。

唐陆羽著《茶经》,宋蔡襄著《茶录》,对茶叶的精选、制作、储藏以及烹

试饮用之法都非常讲究。这里说\"试法\"即指尝试烹茶之法。鼎:烹茶

的器具。④这句是说,雪落钓蓑,可助诗兴。资:助。吟:吟诗。

⑤丹水:即丹江,流经商县。

【解说】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

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出身清贫,关心人民疾苦。

因正直敢言,先后被贬为商州(治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工

部郎中,滁州(治今安徽滁县)、黄州(治今湖北黄冈)、蕲州

的知州。人称\"王黄州\"。他是宋初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诗

人,不满意宋初轻浮艳冶的文风,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他

对杜甫和白居易很推崇,说自己\"本与乐天(指白)为后进,

敢期子美(指杜)是前身\"。(《前赋春居杂兴诗……聊以自

贺》)他的诗有较强的人民性,风格朴素自然,语言通俗浅

易。有《小畜集》。

这首诗是诗人在商州作。题下有作者自注:“商州数年

无雪。”题目加\"赋得\"二字,则限定此诗内容是咏\"腊雪连

春雪\"。首联点题,说欣逢腊雪连接着春雪,所以商州百姓载

歌载舞,充满了希望的喜悦。这也正是诗人自己的心情。颔

联指出商民欢庆大雪的原因是\"数年求不得\"。所以一旦下

雪就总嫌不够,说是\"一尺未为多\"。因为心情欢畅,就想到

煮茗,想到冒雪披蓑钓鱼寻诗。这样仍觉兴有未尽,于是想

到登楼,要远眺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全诗洋溢着诗人难以

抑制的兴奋心情。

鲁山①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②,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③,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④?云外⑤一声鸡。

【注释】

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十八里,北宋时属汝州。②惬(qiè切):

适意,指精神舒畅。③《太平御览》卷九○八引《诗义疏》:“熊能攀

缘上高树,见人则颠倒投地而下,冬入穴而蛰,始春而出。”又引《续搜

神记》:“熊无穴,居大树孔中。”云\"霜落\",知已天寒,故熊升入树穴蛰

居。④何许:何所、何处。⑤云外:说明是在远处的山间。

【解说】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

人,北宋早期诗人。屡试不第。初以从父梅询的恩荫做过

县主簿、知县等地方官吏。由于大臣屡荐,得赐进士出身。

嘉祐元年(1056)为国子监直讲,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曾

参加编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他在当时就极负诗名,

初喜清丽淡远,久则涵演深远,间亦出以怪巧,开了宋诗新

巧、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为追求古淡,有时显得生涩。有

《宛陵集》。

按,梅尧臣有《田家语》、《检覆叶县鲁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