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③,勘极而成知④者,其知始真⑤。
【注释】①磨练:亦作磨炼,历练、体验的意思。②极;极致。③参勘:交互查察。
交错曰参,查察曰勘。④知:通“智”;即智慧。⑤真:不虚假的。
【译文】能一苦一乐互相磨练,磨练到极致而获得幸福的,他的幸福才能长久;能一疑一信交互查察,查察到极致而获得智慧的,他的智慧才不虚假。
【评析】安定的环境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必须能在变化的环境中接受磨练,日后才有大成。自然的变化无常,人生的变化同样无常;雨后的花草才清新,患难的人生才真实。这些道理一般人都可以明白,不过希望做温室中的小花的人仍然有。这种人,我们必须加以同情,因为上天正在牺牲他来警戒我们。
虚心明义理实心却物欲
心不可不虚①,虚则义理来居②;心不可不实③,实则物欲④木入。
【注释】①不虚:不自满足,即谦虚。晋书周访传:“智勇过人,性谦虚,未尝论功伐。”②居:住、止于其所。③实:真、实在。④物欲:物质上的贪爱。
【译文】心中不可以自满,不自满义理就会存在心中;心中不可以不踏实,踏实物欲就不会侵入心中。
【评析】这道理对人特别受用。人的一生必须不断学习改进,随时记取可资为鉴的教训,使自己的心实实在在,才能进一步去辨别是非,判断善恶,做一位成功的人物。否则,骄矜浮华,自以为是,不但人生不会再有进步,久而久之还会造成是非不明、正邪不分的结果。
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地之秽①者多生物,水之清②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③,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④。
【注释】①秽:粪便。②清:净澈。③量:度量。④好洁独行之操:好洁独行,好持高尚,行谊特殊;洁,高尚。新书道术:“厚志隐行谓之洁。”操,志行。
【译文】大地污秽的地方,反而长成很多生物,流水清澈的地方反而常常没有鱼儿。所以,君子应该存着含垢纳污的度量,不可以持着好洁独行的志行。
【评析】人要有大度,能容天下人,然后才能为天下人所容。凡是有大福的人,一定有容人的度量。史措臣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胃开豁,眉目清扬;正如人吃橄榄,当下不无酸涩,然回味时,满口清凉。”容忍小人,往往是人情所难;如果我们认为人生要像顾恺之说的倒吃甘蔗,渐入佳境,那么,就同时要能吃橄榄,容下小人。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泛驾之马可就驰驱①,跃冶之金终归型范②。只一优游不振③,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④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
【注释】①驰驱:原为策马之意,在此指骑坐。②型范:器模。③振:奋发。④白沙:即陈献章,明新会人,字公甫,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学以静为主,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论者谓有鸢飞鱼跃之乐;兰峪姜麟至称为活孟子,卒谥文恭,有白沙集。
【译文】强悍的马仍然会被当为坐骑,溢出熔炉的金属到底要被注入器模。只要稍一玩乐不奋发,就终身没有一点儿进步。陈白沙曾说:“做人多过失并没什么可以羞耻,一生不知改过才是最堪忧虑。”真是一句不假的话。
【评析】人再怎么回避现实,到底还是置身在现实之中。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类不能面对现实、遇事畏首畏尾的人,这类人虽表面回避了某些事实,然而事实并不因为人的回避而消失,只有面对事实不畏缩,才能改变事实。因此,人生在世,只有面对现实环境,接受锻炼才能真实地过一生。
一念贪私万劫不复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①、塞智为昏②、变恩为惨③、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④,所以度越一世⑤。
【注释】①销刚为柔:销,浴解之;这句是说刚强的个性会被贪私化为柔弱。②塞智为昏:是说聪明的智慧会因贪私而阻塞而变得昏昧。③惨:狠毒的意思。④宝:贵也。⑤一世:一生。
【译文】人只要一念贪欲偏利,就会使刚强的性格溶解为柔弱,使聪明为昏昧所蒙蔽,使仁慈的心变得残酷,使纯洁的本性受到污染,从此败坏了一生的人品。所以,古代的人以为不贪私最可贵,如此才能使一生超越物欲。
【评析】贪则不廉,不廉则无所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