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才觉得后悔,因此怒而将韩延寿杀掉了。据说昭君死后,早晚都有愁云怨雾覆盖在坟上。痴情的女子为了心上人,倾尽心血,古来这样的故事感人至深,怎么不令薄情的男子羞愧难当?对丈夫一往情深,最终化为石头千古屹立;哀怒无缘识君王远嫁塞外以至死后坟上长满青草,这是何等的幽幽深情?当然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一种寂寞,一种无奈。良缘易合,知己难投
【原文】
良缘易合,红叶亦可为媒①;知己难投,白璧②未能获主。
【注释】
①红叶为媒:唐僖宗时,宫女韩翠萍题诗于红叶上,放于御沟。士人于佑拾之,复题一叶,亦于沟内放之,韩亦拾之。后丞相韩泳为之作伐,礼既成,泳谓之曰:“子二人可谢媒。”翠应曰:“一联诗句随流水,二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泳大笑。
②白璧:指和氏璧。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于楚山,以献厉王,王不信而刖其左足。武王即位,复献,又刖其右足。及文王时,和抱玉泣于荆山下,王使人问之,乃理其璞而得玉,命之曰“和氏璧”。
【评析】
红叶作媒说的是唐僖宗时宫女韩翠屏在红叶上题诗,红叶被大水冲到宫外,学士于祜捡到后,又在红叶上题诗流回宫中,韩翠屏复捡得此叶。后来宫中放出三千宫女,于祐娶了祐翠屏,说起红叶之事,都说:“真是巧合”
白璧讲的是春秋时楚国人卞和曾得到荆山玉石,楚厉王、武王不识玉,认为被他欺骗,分别砍去他的左、右脚,卞和为玉不被人所识抱着玉在荆山下哭泣,后楚文王过问此事,让人琢出美玉,称为和氏璧。
此诗引用这两个典故来说明“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的道理。如果无缘,纵然擦肩而过也不会相识;如果有缘,哪怕红叶也可作媒人。“高山流水,知音难求”。冥冥中一切都有安排。蝶憩香风,尚多芳梦
【原文】
蝶憩①香风②,尚多芳梦;鸟沾红雨③,不任娇啼。
【注释】
①憩:休息。
②香风:春日的风带着芬芳的气味。
③红雨:花瓣飞落,犹如红雨。
【评析】
此是写景亦为抒情。青春是五彩缤纷的,在春光无限中享受着年少甜蜜芬芳之梦,充满对爱情的无限渴求,在融融暖意中享受大自然的柔情蜜意,是多么令人沉醉啊!然而狂风疾雨不识这如梦的情趣,摧残了盛开的花枝,致使落英缤纷,杜鹃为此泣血,其娇愁的啼声让人愁肠百结。作者写此诗的意图,也是抒发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与追忆。青春如梦,繁花似锦终是空,应当珍惜花开时节的繁荣,莫等落红满地,再去空追忆。无端饮却相思水
【原文】
无端①饮却相思水,不信相思想杀人②。
【注释】
①无端:无缘无故。
②想杀人:同“想煞人”,犹言想死人了。
【评析】
当初饮相思水,陶醉其中一时,方知才饮一滴,便要纠缠一生,无端饮之,既无道理可言,也无结局可言,岂不令人愁肠寸断,哀怨无限。千里姻缘一线牵,缘本是天定,很多事是无法说清楚的,也许在无缘无故中,会心系其人,无缘无故认识他,无缘无故牵挂他,心中引起无尽的相思,却又无法摆脱,心不信缘,却落在缘中不能自拔。缘而未了,想煞其人,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诗经中亦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多情成恋,薄命何嗟
【原文】
陌上繁华①,两岸春风轻柳絮,闺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芳草归迟,青驹②别易,多情成恋,薄命③何嗟④。要亦人各有心,非关女德善怨。
【注释】
①陌上繁华:指田间与路旁繁花茂盛。
②青驹:毛色青白夹杂的马。
③薄命:命运乖违。
④嗟:叹息。
【评析】
****,美景依旧,但情人已去,心已追随,人已消瘦,愿远行的男儿能早早回归。离愁别绪千古哀怨,其寂寞之情令闺中女子难耐,也让须眉男子有着儿女情怀。
诗经中有“千帆过尽皆不是,肠断白萍洲”之语,抒闺妇盼人不至的忧思。另外每一时代都有不少描写相思之苦的作品,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