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成语故事 > 第6章

第6章

《战国策·秦策一》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代,苏秦到秦国游说,劝秦惠王实行连横的策略。苏秦的意见没被秦王采纳,做不了官,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洛阳老家。当他走进家门的时候,家里的人都瞧不起他。妻子坐在织布机上不理睬他,嫂嫂不给他做饭,就连他的父母也不愿同他讲话。

过了一年,苏秦又到赵国去见赵王,献合纵之策。苏秦主张赵国联合齐、楚、燕、韩、魏等国共同对付日益强大的秦国。赵王认为他这个策略很好,便封他为武安君,拜他做相国。

苏秦做了大官之后,路过洛阳,他父母得到消息,到城外三十里的地方去迎接他。他的妻子吓得恭恭敬敬地站在一边,“侧目而视,倾耳而听。”(斜着眼睛看苏秦,侧着耳朵听苏秦讲话,不敢正视苏秦。)他的嫂嫂则跪拜在地,十分谦恭地迎接苏秦。苏秦见嫂嫂这样谦恭,就笑着说:“嫂何前倨后卑也。”(意思是:嫂嫂为什么以前那样怠慢我,今天却对我如此恭敬呢?)

后来人们引用“侧目而视”来形容不敢正视,以表示敬畏的情态。也用来表示斜着眼睛看,形容愤怒的样子。

差强人意

《后汉书·吴汉传》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东汉时代,刘秀有一员大将名叫吴汉。他勇敢而有智谋,替刘秀打了不少胜仗,立了不少战功,因此被任命为大司马。

有一次,刘秀打了败仗,心里十分苦恼,其他将领也灰心丧气;只有吴汉仍意气昂扬地在营里鼓动士气,同士兵一起积极作再战的准备。这时刘秀因未见到吴汉,便派人去看他在干什么。派去的人回来报告说:“大司马在修理攻夺城池的武器。”刘秀听了十分高兴地赞叹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意思是:吴汉这个大将还能振奋人的意志,他的军威俨然象一个敌国。)

后来人们引用“差强人意”表示还能使人振奋,现在用来表示还能使人满意。

长歌当哭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宝玉与黛玉正在论琴。黛玉说:“高山流水,得遇知音……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这琴……”当他们边谈边往外走时,只见秋纹带着小丫头捧着一小盆兰花来。她说:“太太那边有人送了四盆兰花来,因里头有事,没有空儿玩他,叫给二爷一盆,林姑娘一盆。”黛玉看时,却有几枝双朵儿的,心中忽然一动,不知是喜是悲,便呆呆的默看。宝玉走后,黛玉回到房中,看着花,心想:“草木当春,花鲜叶茂,想我年纪尚小,便象三秋蒲柳。……只恐似那花柳残春,怎禁得风催雨送!”想到此,不禁又滴下泪来。

黛玉正愁得没法解时,只见宝钗那边打发人送封信来。黛玉打开看时,只见上面写道:“妹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姊妹伶仃,萱亲衰迈。……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日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黛玉看毕,不胜伤感。

后来人们引用“长歌当哭”,表示以歌代哭,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之情。

尘饭涂羹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韩非子对孔子的儒家学说很看不上眼,把儒学的核心“仁义”、“礼治”等统统比作小儿式的游戏,说它表面上说得好听,实际上毫不适用。他在论述儒家学说时,打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比方:一群小孩子在地上做游戏,有的用沙土当饭,有的用泥浆作汤,有的用木块块当肉,大堆小块,摆满一地。孩子们做得认真,“吃”得有趣,笑语欢声不绝于耳。可是越玩越饿,越“吃”越饥,玩到天黑还是必须回家吃饭。为此,韩非评论道:“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意思是:土饭泥汤可以用来作为游戏而不可以当饭吃啊!)

后来人们引用“尘饭涂羹”来比喻没有用处的东西。

程门立雪

《宋史·道学传二·杨时》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朝的杨时,因晚年隐居龟山,故又称龟山先生。他自幼谦逊好学,喜爱经史,后来考中了进士,但他不去做官,而到河南颍昌去拜程颢为师,以增长知识。他四十岁时,程颢死了,他自设灵堂,时时哭灵,以悼念老师。

杨时治学之心,十分坚定,程颢死后,他又到洛阳去拜程颢之弟程颐为师,继续学习,深钻经史。有一次,杨时因对张载所著《西铭》不甚理解,他不怕寒风刺骨,约着他的朋友游酢前去向程颐请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