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成语故事 > 第14章

第14章

,可是常用就会失灵,这不是长久之计。”

精疲力尽

尽:完。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极度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李纲是宋代一位大臣,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宋徽宗政和年中进士,后任太常少卿,高宗即位时,曾任命他为宰相,但仅做了七十天就被贬了。李纲为人耿直,对国家一片赤胆忠心,他一贯主张抗金,反对议和。靖康元年(公元一一二六年)金兵围困开封,投降派们有的劝皇帝割地求和,有的让皇帝撤离逃跑。李纲坚决反对,他慷慨陈词:“祖宗疆土,应当死守,一尺一寸都不能让给敌人!”

敌兵攻城时,李纲亲自上战场督战,士气大振,军民们一鼓作气,杀退了敌人。可是,昏庸的皇帝还是听信投降派的谗言,以至李纲多次被贬。以国家、民族兴亡为己任的李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是在位时,还是被贬时,他总是一再上书,陈说抗金大计,尽管都没有被采用,但他毫不气馁。他的凛然正气,使得敌人也很敬畏他。以至宋朝的使者一到金人处,他们总要问李纲是否安好。

李纲曾写下《病牛》一诗,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病牛”,实际上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心情。

全诗共四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病卧残阳。

诗的大意是:牛为主人辛勤耕耘了千百亩田地,主人粮谷满仓,可是又有谁对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的牛表示同情和哀怜呢?只要大众百姓都能吃饱饭,哪怕累得爬不起来也心甘情愿。

后来,人们就用“力尽筋疲”,或“精疲力尽”来形容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鞠躬尽瘁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瘁:劳累。常和“死而后已”连用,已:止。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小心谨慎,竭尽全力去效劳,一直到死为止。

东汉末年,曹**后,他的儿子曹丕执掌了政权。不久,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史称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正式登基,江东的孙权也正式登基,于是出现了魏、蜀、吴三国。

蜀汉的皇帝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诸葛亮辅佐刘备,把蜀国治理得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

不久以后,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继位。刘禅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刘阿斗”,他十分昏庸无能,只知享乐,便把国内的军政大权全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贯主张联吴伐魏,这时他一面和东吴交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方边境,然后积蓄力量,积极准备北伐。

过了一段时间,诸葛亮感到力量积聚差不多了,便决定出祁山北伐魏国。在出师前,他给后主刘禅上表,要他听信忠言,任用贤臣,富国强兵。这道奏表,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前出师表》。

可是,这次北伐并没有成功,诸葛亮兵败以后,只得退兵回蜀。

过了几年,诸葛亮决定再次北伐。当时,有一些臣子对诸葛亮北伐持反对态度。于是,诸葛亮再次上表给后主,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说明蜀汉和魏国势不两立,你不去伐他,他就要来伐你。后主刘禅看了,同意诸葛亮北伐。

这第二道表,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后出师表》。在这道表的最后,诸葛亮表示他忠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由于表现了诸葛亮一心为国的忠贞气节,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散文名篇,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