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热得太厉害,口渴得要命人,便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水的水。一会儿,两条河的水都被他喝干了,但仍口渴不止。于是他又往北方跑,想去喝大泽里的水。谁知还没有达到目的地,他就渴死在途中了。临死时,他把手杖丢在路旁,那手杖落处,立刻化作一片绿荫荫的、鲜果累累的桃林,给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渴。
这个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后来人们便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夸父追日”,用来形容人们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
宽猛相济
《左传·昭公二十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郑国子产病死以后,太叔继承他掌握了政权。太叔当权之后,主张宽以待人,不忍以严为政。可是不久,萑苻地方匪盗横行,太叔又悔不该施政太宽。于是他派兵前往萑苻地方剿匪。经过剿灭,萑苻的匪盗就少了。
孔子知道这事后,十分赞赏地说:“善哉!政宽**慢,慢则纠之以猛;猛**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意思是:好哇!施政太宽,则老百姓不听使唤,当百姓不听使唤的时候,就要严明法纪,才能纠正;但过于严了,就会残害百姓,出现了残害百姓的情况,就应放宽法纪。以宽来调剂过严,以严来调剂过宽,这样政治就会和顺。)
后来人们把“宽以济严,猛以济宽”说成“宽猛相济”,用来表示施政时严与宽相辅而行。
狂奴故态
《后汉书·严光传》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东汉时有个隐士名叫严光,他少年时代曾与光武帝同学,又是司徒侯霸的老朋友。有一次,侯霸派人去请严光来家作客,并附书信一封。严光不去,也不写回信,只是口头告诉来人说:“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意思是:君房先生,你的官位已经够高了,这很好。如果你事君以仁义,这是天下人所高兴的。如果你事君一味阿谀奉承,将来一定要遭杀身之祸。)
后来侯霸将严光带口信的事给光武帝说了,光武帝笑道:“狂奴故态也。”(意思是:纵情任性、不受拘束的人从来就是这个样子。)光武帝嘴上虽这么说,但却马上坐车去见严光。光武帝到严光住宅,严佯睡不起。光武帝坐在严光身旁,用手拍拍严光的肩膀说:“你为什么不出来做官,帮我理理政事哩!”严光仍然睡着不应。过了很久,他才睁开眼睛看着光武帝说:“过去,唐尧等贤君,著有功德,所以有志之士都愿出山,为国出力,可是而今不是这样,你何必一定要逼着我出来呢?”光武帝无法请严光出来做官,只得叹息而归。
后来人们引用“狂奴故态”表示狂士的老脾气。
旷日持久
《战国策·赵策四》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燕国要派名将荣蚡[fén]为将率兵攻打赵国。赵王得知此事,非常恐慌,于是就同宰相赵胜商讨对付的计策。
赵胜主张割济东三个城池与齐国,请齐国名将田单率领赵军抗燕。赵国大将军赵奢坚决反对赵胜的主张。他对赵胜说:“难道我国连一个带兵打仗的人都找不到吗?仗尚未打,先失三城,这不是剜肉补疮吗?”赵胜却生气地回答说:“将军不用再说了,这事赵王已经同意了,不能更改!”
赵奢还是耐心而诚恳地对赵胜说:“你不想想,田单是齐国人,他能为赵国出力么?我们赵国强大起来了,齐国还能称霸吗?”赵奢又进一步劝诫道:“打起仗来,田单会把我们强大的赵军拴在战场上,‘旷日持久’(意思是:荒废时间,拖延很久),拖上几年,我们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后果将不堪设想。”
赵王、赵胜不听赵奢的意见,仍然以田单为将。战争的结果,正如赵奢所料,弄得赵国府库空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其所得,不过是三个不过百雉的小城而已。
后来人们引用“旷日持久”来表示荒废时间,拖延很久。
困兽犹斗
《左传·宣公十二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代,晋楚两国在邲打了一仗,晋军大败,晋军的统帅荀林父(桓子)自请处他死罪。但晋景公的谋士劝晋景公说:“当年城濮之战,晋军也曾大败楚军,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弄来吃了三天,当时大家都很高兴,但晋文公却很忧虑。他忧虑什么呢?他认为楚军的将领子玉还活着,将来还会报仇。‘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意思是:被围困的野兽都还要作垂死挣扎,何况他是一国的执政者呢?)而今,如果杀了荀林父,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