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后来人们引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亦作“事久见人心”)表示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体力的强弱;比喻时间长了,才可看出人心的好坏。
绿树成荫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次去湖州游历。他在那里看见一位少女品貌非凡,就以重礼为聘,定为婚姻。临别时,杜牧告诉少女的母亲:“如十年之后不来迎娶,便可改嫁。”十四年后,杜牧作了湖州刺史,便去寻访那位少女。这时,少女已经出嫁,并已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杜牧为此十分感伤,因吟诗一首道:
自是寻春去校迟,
不须惆怅怨方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树成荫子满枝。
后来人们引用“绿树成荫”比喻女子年华已逝;也用来形容树木枝叶繁茂。“绿树成荫”亦作“绿叶成荫”。今多用来说明树木成林。
履及剑及
《左传·宣公十四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代,楚庄王派申舟到齐国去访问。申舟路过宋**先没有说明借路,所以被宋国的主帅华元捉住了。宋国认为楚国的这种做法是对宋国的侮辱,就把申舟杀了。
楚王听说申舟被杀,非常气愤。他把袖子一甩高声嚷道:“我要替他报仇去!”因为气急了,连鞋也没穿,剑也没带,就往门外冲了出去。他的侍从赶忙把鞋给他送到寝室门口,楚王才把鞋子穿上。可是他又忘了带剑,他的侍从又赶快把剑给他送去。楚王拿起剑就跑,连车也没坐。驾车的人连忙驾着车子去追,一直追到蒲胥之市,才把楚王赶上。这时楚王才冷静了下来,一想:我一个人怎么能去报仇?于是就坐着车子回去了。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履及剑及”用来形容迫不及待。
落井下石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涉及这样一个故事:
唐代著名的散文家、杰出的诗人韩愈在政治上偏于保守立场,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等职。由于他出身中小地主家庭,因而有壮志难酬的不平和遭受困顿的牢骚。他极力反对唐宪宗迎佛骨,因而被贬为潮州刺史,再加之他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中混迹多年,因而对社会人情的冷漠和残忍有较多的了解,并有一肚子的愤懑之情。他在为柳宗元写“碑文”的时候,借题发挥,对当时的社会人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他说:“现在的人,平时居住在同一巷里的时候,互相慕悦。酒席之间,笑逐颜开,十分相好,握手言欢,象要拿出肝肺来表示他们的真心诚意,指天涕泣,发誓不会背信弃义;可是,一旦发生利害上的一点小小冲突,顷刻之间,就会反脸不认人。当别人落下陷阱的时候,他不但不伸出援救的手,反而去挤他下去,甚至还向落阱者投下石头。”
后来人们就用“落阱下石”或“落井下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门庭若市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一》。庭:院子;若:好象;市:集市。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叫邹忌,后来他被齐威王任为相国。
邹忌不仅才学好,人也长得很英俊。一天早上,他对着镜子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问站在旁边的他的妻子说:“我与那住在城北的徐公哪个漂亮?”妻子赞美地回答说:“你漂亮,徐公不如你。”
徐公是名闻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还漂亮。于是又去问他的爱妾:“你看,我与徐公哪个漂亮些?”爱妾也说徐公比不上他美。
第二天,有位客人来访,邹忌又向客人提出这个问题,客人也同样说:“徐公哪有你漂亮呀!”
又过了一天,徐公到邹忌家来了,邹忌把徐公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相比之下,感到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徐公走后,他又对着镜子照了照,更觉得自己比不上徐公,可妻、妾、客人为什么又都说自己比徐公美呢?
邹忌为这件事白天想,晚上也睡不着觉。他想了又想,终于悟出了这么一个道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意思是说:妻子说我漂亮,是对我有偏爱;妾呢,她是怕我的,所以也说我漂亮;至于那位客人当面捧我,那是因为他有求于我嘛!
次日,上早朝时,邹忌见到齐威王,便把自己家里发生的这件事和自己的想法向他讲了。从这件事邹忌又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