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财富并不多。”叔向听了马上表示祝贺。韩宣子感到奇怪,他说:“我现在已不能同卿大夫们平起平坐了。位高者身危,我成天为此发愁,你为什么还向我祝贺呢?”
叔向为了劝慰他,便给他讲了一个栾武子的故事:
栾武子做上卿时,只有二百多顷地,家里也没有什么珍贵的祭器。他按照先王之德办事,使远方诸侯都来同他友好,连西方、北方的部族也来归顺他。可是他儿子继位之后,却十分蛮横,挥金如土,“骄泰奢侈,贪欲无艺。”诸侯们都想惩处他,后来考虑到他父亲的德行,才饶恕了他。
叔向讲完了这段故事说:“你现在就象当年的栾武子那样,虽然没有很多财富,但你实行德政,就可免遭灾祸。”韩宣子听了很受启发,连忙下拜,并十分感激地说:“我是个快要垮台的人了,今天得你的帮助,才能维持下去。不然,我就没法安心在这地位上了。”
后来人们把“贪欲无艺”说成“贪贿无艺”(艺:准则,引申为限度)用来表示贪污受贿不择手段,也用来形容剥削阶级对人民无止境地搜刮压榨。
贪天之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晋国的贵族介之推跟随晋文公流亡国外,为晋文公回国掌握政权出了很大的气力。
晋文公回国掌权之后,为了感谢跟随他流亡的人员,便普遍给以赏赐和提拔,但随从中唯有介之推不愿接受赏赐。在他看来,晋文公之所以得晋国,“实天置之”,并非他的功劳。他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意思是:偷人家的钱财都叫做强盗,何况把上天的功劳作为自己的功劳呢?)
后来人们引“贪天之功”比喻抹杀别人的力量,把别人的功劳算到自己的身上。
贪小失大
北齐·刘昼《新论·贪爱》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蜀侯,生性贪婪,秦惠王知道他的为人后,便打算去攻打他,只因路途险峻难通,进军困难,未能行动。后来秦惠王的臣子给他出了一个计谋:用石头雕琢一个石牛,在石牛后放些金饼,名之曰“牛粪之金”,意味着这石牛能痾黄金。秦惠王认为此计可行,便同意了。石牛琢好以后,就准备赠送给蜀侯。蜀侯得知此事十分高兴,便令人移山填涧,修筑道路,以迎石牛。路修好后,蜀侯便派五名大力士前往接牛。秦王派人护送石牛,牛后跟随大兵,借机一举灭了蜀国。蜀侯因此“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后来人们把“以贪小利失其大利”缩成“贪小失大”,用来表示因贪图小利而造成了重大损失。
弹冠相庆
《汉书·王吉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汉朝王吉和贡禹是一对好友,他们二人自幼好学,通晓五经,学识渊博,为人廉洁。由于他们爱好相同,抱负相同,所以关系特别亲密。正因为如此,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王阳在位,贡公弹冠。”(意思是:王阳做了官,贡禹就会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去做官。)后来,王吉、贡禹都当了官。汉宣帝时,王吉为博士谏议大夫,因他对宣帝的宫室陈设、车服装备太盛,上书劝谏,被宣帝认为是迂阔,因而不得宣帝信任。王吉心中闷郁,就称病辞官归家。与此同时,贡禹也有类似的遭遇,他作河南令也被罢官掉职。由于他们为官比较廉正,汉元帝刚继位就派使臣前往征聘。二人被召之后,做事勤谨,忠心耿耿,因而颇得元帝的信任。
后来人们把“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说成“弹冠相庆”,比喻作好做官的准备或指坏人准备上台做官而互相庆贺。
螳臂当车
《庄子·天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蒋闾葂向鲁国国君提了建议之后,便去告诉季彻:“鲁国国君早些时候叫我给他提意见,我没有什么意见可提,但他不信。我没有办法,只好说几句。我说:‘做一个国君,要态度谦虚,行为俭朴,善于任用公正而有才能的人,不要有丝毫讲私情和舞弊的地方。’我这些话,不知对不对,请你评论评论。”季彻听了,哈哈大笑。他说:“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辙,则必不胜任矣。”(意思是:一个国君要做的事太多了,你这点意见能起多大作用,这就好比螳螂伸出前腿去挡前进着的车轮一样,那是无济于事的。)
汉·韩婴《韩诗外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齐庄公乘车出外打猎,车轮滚滚,人嚷马嘶,好不气派。在行车途中,庄公见一只螳螂举起脚来想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