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着急,劝襄王不要成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这样长此以往,楚国就要亡国了。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
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结果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并****,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
庄辛看到楚襄王有悔过之心,便借机给他讲了个故事:
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
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除此之外,庄辛又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还有几千里国土,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去的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
惘然若失
“惘”,失意。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精神恍惚,似乎心中丢失了什么东西。
东汉时有位学者,名叫黄宪。他出身贫寒,父亲是个牛医,但是他从小刻苦自学,学识超人,而且品性高洁,不图功名。
黄宪十四岁时,有位叫荀淑的名士无意间遇见黄宪,见他生得很有灵气,便请他到旅舍的房里坐坐。只交谈几句,就发现他有惊人的才学。一连谈了几个时辰,直到夕阳西下,才恭恭敬敬地送他出门,分手时向他拱拱手说:“真没有想到,您竟是我的老师啊!”
次日,荀淑去拜访本郡的功曹袁阆,一见面他就问:“贵郡有个颜子,您知道吗?”
袁阆马上回答说:“怎么会知道,他是黄宪,还未成年呢。”
原来,颜子即颜渊,是孔子三千弟子中最有学问的一个,年纪也很轻,所以后来常把学问超群的年轻人比作颜子。袁阆一听就知道颜子是指黄宪,说明黄宪的才学是郡里公认的。
后来,又有一位名士拜访了袁阆,谈了不多久就告辞了。接着,这位名土去找黄宪谈,结果一连谈了几天。于是他作了比较:袁阆像一道清泉,一眼可看到底;黄宪像千顷大湖,测量不出它的深广。
与黄宪住在同一个里中的戴良,也有出众的才学,只是他傲气十足,目空一切,自称像孔子和大禹一样天下第一,谁也比不上他。但是他见了黄宪,马上变了一副模样,露出正而八经的面容,回家后还怅惘失意,好像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有一次戴良回到家里,母亲见他闷闷不乐便问道:“你这是从牛医儿那里回来的吧?”
戴良叹了口气,说:“是啊,我没见到他的时候,总是不认为自己及不上他,但见了他的面,就总是觉得他高不可攀。黄宪这人真难以捉摸!”
黄宪的名声越来越响,郡里甚至朝廷都征召他去做官。但他生性淡泊,对功名视同清水,始终不愿去当官。
望尘莫及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望着远去的人马行走时扬起的阵阵尘土,却不能追上他们。比喻远远地落在了别人的后面,相差甚远,无法追上。
赵咨,字文楚。东汉东郡燕人。汉灵帝时,曾几度出任敦煌太守。后因病辞官回家,躬率子孙以耕农为养。后又复出做官,任东海相。
去东海赴任的路上,要经过荥阳。当时的敦煌县令曹皓,得知赵咨要经过荥阳,特地专程在路口等候,想与赵咨好好地叙叙旧情。因为他俩相识,而且曹皓曾经受到赵咨的推荐,去参加选拔官吏的考试。所以曹皓自然是十分高兴,想请他在荥阳稍事停留,彼此谈谈。想不到,赵咨到达荥阳后,见了曹皓,连车也没下就走了。曹皓想送他到十里外的长亭,但只看见车马行路扬起的尘土滚滚,他们早已走远了。曹皓对一旁的主簿(文书事务官员)说:“赵咨很有名望,今天路过这里而不作停留,我这当县令的必然被天下人所耻笑。”说着丟下他当官的印绶,追至东海去了。
现在,人们习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