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成语故事 > 第26章

第26章

成语的意思是形容瞻前顾后,疑虑重重的样子。

春秋时代,晋和楚都是大国,力量强大,郑国较小较弱。晋国和楚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都想把郑国变为自己的附庸。

有一次,晋灵公为了扩大影响,为了称霸诸侯,制造声势,他在郑国附近召集邻近小国开会。郑国因地处晋楚之间,既不愿得罪晋国,也怕得罪楚国,所以只得找个借口不去参与其会。

晋灵公见郑国没来开会,说郑国对晋有二心,很是不满。郑国为此惶恐不安。

郑国的国君郑穆公急忙写信给晋灵公,陈述郑国与晋国在历史上就有许多相互友好的关系,说明郑国的处境,表明郑国的态度。信中还说:“我们郑国位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北边怕晋国,南边畏惧楚国,故而未应邀出席会议,这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古谚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意思是:头也怕,脚也怕,全身没有什么地方不怕。鹿到临死时,只求得能受到庇护,只求有个地方暂时安身,是不去选择藏身之地的。一个小国对待大国,到了这般地步也算到头了。我们郑国,现在正是这样,我们一贯殷勤地侍奉你们,可是你们还不满意,这使我们感到十分难办。可是如果逼我们逼得太急,太厉害了,无路可走,那我们就只好去投靠楚国了,如果我们投靠了楚国,那是你们逼我们不得不这样做的!”

晋灵公见信后,他怕郑国真的投靠楚国,就决定不向郑国兴师问罪,而派人和谈了事。

未雨绸缪

“绸缪”是缠缚的意思,引申为修补。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事先作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周武王攻灭商朝后,没有杀掉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而继续封他为殷君,让他留在商的旧都,但对他又不放心,所以让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封在商旧都的东面、西面和北面,以便监视武庚和商朝的遗民,称为“三监”。

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以及太公、召公等,帮助武王灭商立了大功,武王把他们留在京城镐辅政,其中周公旦最受武王宠信。

过了两年,武王患了重病,大臣们都非常忧愁。忠于武王的周公旦特地祭告周朝祖先,表示愿意代替哥哥去死,只望武王病愈。祝罢,命人将祝辞封存在石室里,不准任何人泄密。

说来奇怪,周公旦祝祷后,武王的病情一度有了好转。但是,不久又发病去世。年幼的太子姬诵被拥立为国王,周公旦受武王遗命摄政。

周公旦的摄政,引起了管叔等三个叔叔的妒忌。他们放出空气说,周公旦企图夺取成王的王位。这些流言蜚语很快传到成王耳朵里,从而引起了成王的疑虑。周公旦知道后,对太公、召公说:“如果我不讨伐他们,就无法告慰于先王!”

但是,周公旦考虑到一时很难向成王说清楚,又为了解除他对自己的疑虑,就离开镐京,前往东都洛邑。

武庚不甘心商朝的灭亡。他见周氏兄弟之间发生了矛盾,就派人和管叔等“三监”联络,挑拨他们与周公旦的关系。与此同时,他积极准备起兵反叛。

周公旦在洛邑住了两年,其间他调查清楚了武庚暗中与管叔等勾结的情况,便写了一首诗送给成王。这首诗的诗名叫《鸱鸮》(猫头鹰)。它的前两节是这样的:“猫头鹰啊猫头鹰!你已抢走了我的儿,不要再毁我的家。我多么辛苦殷勤哟,为哺育儿女已经全累垮!趁着天还没有下雨,我就忙着把桑根剥下,加紧修补好门窗。因为下面的人呀,有时还会把我欺吓!”

这首诗以母鸟的口吻哀鸣,反映了周公旦对**的关切和忧虑。诗中的猫头鹰是指武庚,哀鸣的母鸟则是周公旦自己。

不料,年轻的成王并没有看懂这首诗的含义,因此没有理解周公旦的苦衷。后来,他无意之中在石室里发现了周公旦的祝辞,深受感动,立即派人把周公旦请回镐京。这时,成王才知道武庚与三叔相互勾结的内情,派周公旦出兵讨伐。最后,杀了武庚、管叔和霍叔,蔡叔在流放中死去,周王朝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闻鸡起舞

闻:听到。舞:舞剑。半夜听到鸡叫,便起床舞剑练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有志之士抓紧时间锻炼,奋发有为。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少年时代就是好朋友,青年时一起去司州(今河南洛阳东北)任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吏)。两人志同道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