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成语故事 > 第28章

第28章

候,发现府库内藏有几十匣金银宝贝,价值连城,马上清理上报朝廷。宋太宗十分高兴,夸奖他说,若不是他廉洁奉公,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还召见贾黄中的母亲,赞扬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亲。

但是,贾黄中办事过分认真、慎重,遇到大事往往不能当机立断。后来他被派往外地任职,在向太宗辞行时,太宗告诫他说:“做事恭谦,小心谨慎,不论是做君的还是做臣的都应该这样,但是太过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

贾黄中死时,家中很穷,皇帝特地赐钱三十万,又给他老母亲白银三百两,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他母亲教子有方。

小巫见大巫

巫:旧社会装神弄鬼,骗取钱财的人。小巫法术小,大巫法术大,小巫见到大巫就不能施展他的法术。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能力高下相差很大,不能相比。

三国时代,有两个同乡好友,一个名叫陈琳,在魏国作官,另一个叫张肱,在东吴作孙权的谋士。两人都很有文学才华,虽然各事其主,但相互仰慕,经常有书信来往,探讨作品。

有一次,张肱见了竤榴枕很是喜欢,专门为此作了赋。千里之外的陈琳见到了这篇赋后,赞赏不已。在一次请客宴宾时,特地拿出文章让在座的宾客传阅欣赏,嘴里还不断地夸耀说:“这篇文章写得多么脱俗清新呀!你们知道吗,这是我的同乡张肱写的呀……”

过了不久,张肱也看到了陈琳写的《武库赋》和《应机论》:不由得击掌叫好。并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陈琳。信上对陈琳文辞清新、见解独到的文章风格大加赞赏,并表示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陈琳见信后感慨极了。他在复信时谦虚地说:“我生活在北方,消息闭塞,与天下的文人学士交往很少,没见过大世面。只是这里能写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我在这儿容易冒尖,得到了大家过分的称赞,并不是我的才学真有那么好。和你们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就好像小巫遇见大巫,没法施展巫术了。”

小时了了

了了:明白懂事。年幼时聪明。这则成语常和“大未必佳”连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指不能以孩童时聪明懂事,就肯定他成年后一定有所成就。

孔融字文举,山东曲阜人,是东汉末年的名臣,也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从小就很聪明,尤其善于应对,所以小小年纪就有点小名气。

孔融十岁那年,有一次跟父亲到京师洛阳去。当时,河南太守李元礼名气很大,读书人都很崇仰他。但李元礼架子很大,一般只有有名望的人或至亲好友才接待,其余的访客一概不接见。

孔融对李元礼也很仰慕,很想去见他,可又怕他父亲不答应,于是便偷偷地一个人到李元礼家去拜访。

他来到李元礼的府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请你替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为他通报以后,便请他进大厅去。当李元礼看到求见的人只是一个不认识的小孩,便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孔融回答说:“我的远祖孔子和您的远祖老子(老子姓李)有师徒之谊,我是孔子的后人,你是老子的后人,我们当然是世交啰!”

当时,李元礼的家中正好有许多宾客,他们看到孔融小小年纪便能讲出这种话来,都感到非常惊讶。

过了一会,太中大夫陈韪来了。有人把刚才孔融所说的话告诉了他,陈韪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说:小时候聪明的人,将来长大以后,未必一定杰出。

孔融听了,立刻反唇相讥,说:“照你这么说,想必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啰!”

座上的宾客听了之后越发惊奇,而陈韪则愣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

心旷神怡

旷:开阔,开朗;怡:快乐,愉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岳阳楼在现在湖南省的岳阳市,也就是原旧县城的西门城楼。该楼高三层,向下可看到波光粼粼的洞庭湖。此楼初建于唐朝初年,到北宋滕子京又加以重修。

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好朋友,他们两人都在公元一O一五年,考取进士。公元一O四四年(宋仁宗庆历四年)滕子京担任了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州,次年就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为他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范仲淹就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请求,写成了《岳阳楼记》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文中写到了在不同的时令、气候条件下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景色和不同的感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