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出“一字千金”成语,形容某篇文章或某本书的文词精粹,价值很高。
一网打尽
“一网打尽”出自宋朝魏泰的《东轩笔录》卷四:“聊为相公一网打尽。”又见于《宋史·范纯仁传》:“造谤者公相庆曰:‘一网打尽’此事未远,愿陛下戒之。”
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姓苏名舜钦字子美。此人年少时即有大志,后任大理评事,经范仲淹推荐,又升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并参加了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他屡次上书宋仁宗赵祯,议论时政得失,批评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引起吕夷简的不满。加之苏舜钦的岳父杜衍(官居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是改革派的重要人物。因此,以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集团便想通过陷害苏舜钦来打击杜衍和整个改革派集团。侍制刘元瑜为了讨好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上书诬告苏舜钦。致使苏舜钦被皇帝免去职务,闲居苏州沧浪亭。当时因苏舜钦而被株连的人很多。这些人有的被免职,有的被降职,有的被调到边远的地方去任职。从而使革新派受到沉重打击。有一次,刘元瑜见到宰相吕夷简,便得意洋洋地说道:“我总算为您把苏舜钦他们这一伙人全部肃清了,一个也没有遗漏(原文是:‘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后人常引用“一网打尽”这个成语,比喻将自己的对立面或坏人、敌人一齐捕获或全部消灭,一个也不漏。
一抔黄土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汉文帝时,有个叫张释之的人,担任朝廷的最高司法长官——廷尉。此人敢于仗义执言,坚持依法办事,即使是汉文帝的意见,只要他认为不对,也敢据理力争。
有一次,文帝御辇的马被人惊吓,文帝让随驾的卫士将这个惊驾的人捉住交给张释之,要张严办。张释之问明情由,然后根据规定,说服了文帝,只判这个惊驾的人罚金四两。
后来,有人偷了汉高祖庙中神座前供设的玉杯,被抓住。文帝对此大为生气,又交给张释之进行处理。张释之根据汉朝的法律,决定判处犯人以死刑。但是,当他向文帝报告这一意见后,文帝很不满意,认为应该把罪犯的全家都杀掉。张释之连忙解释说:“根据法律,这样判决已经到了最高限度了。即使罪名相等,也要根据罪犯认罪的程度来加以区别对待。今天,因为盗窃宗庙的器物就要杀他全家,那么万一有人在长陵(高祖陵墓)上抓取一把土,盗窃墓葬的东西,陛下又该如何加重处罚他呢?”(原文是:“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文帝再三考虑,才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为此,张释之得到上上下下很多人的称赞。
后来,人们从“长陵一抔土”引申出“一抔黄土”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极其微贱、不值一提的东西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带有贬低的意思。
一饭千金
“一饭千金”的故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就是帮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大将韩信。此人善于用兵,屡出奇谋,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韩信在未得志时,家境十分贫困。官吏当不上,又不能做小买卖谋生。因此,连吃饭也很成问题,常常跟人一起到别的人家去吃,使得人家很讨厌他。他曾经多次投靠在下乡的一个亭长家里求食,亭长的妻子很不高兴。韩信知道这个情况以后,大怒,一气之下离开了亭长的家。从此,他便常常到城下去钓鱼,以求解决生活的困境。但是,钓鱼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不免三天两头要饿肚子。在他经常钓鱼的地方,常有很多大娘在那洗衣,其中有一个大娘看到韩信饿肚子,很同情他的遭遇,便主动地接济他,给他饭吃。韩信非常感动,心想:这位大娘辛辛苦苦,依靠双手不停的劳动,才勉强能糊口,但他见我困难,却毫不犹豫地帮助我,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敬佩。于是他对大娘说:“大娘啊,你的大恩大德我永生难忘,将来我若有出头之日,一定重重地报答你。”大娘听了,生气地说:“男子汉人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说那么多废话干什么?我是看着你饿肚子实在可怜,才给你饭吃,哪里想到要你报答我呢?”
后来,韩信得到刘邦的重用。打败了项羽后,又被封为王。一次,他来到楚地下邳(现在江苏省北部邳县和睢宁县之间),想起那位大娘对自己的恩惠,便派人给她送去酒菜饭食,同时送给她黄金一千两作为酬谢。又派人把下乡的那个亭长找来,赏给他一百个小钱,并对他说:“你是一个小人,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