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诗经 > 第2章

第2章

采蘩

于以采蘩①,于沼于沚②。于以用之③,公侯之事④。于以采蘩,于涧之中⑤。于以用之。公侯之宫⑥。被之僮僮⑦,夙夜在公⑧。被之祁祁⑨。薄言还归⑩。

【注释】

①于以:到哪里,去什么地方。蘩(fán凡):水草名,白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②于沼于沚:在池塘还是在洲渚。沼:池塘。沚:水中的小块陆地;③于以用之:在什么地方用它?派什么用?④公侯之事:主人(统治者)把它用作祭品。公侯:主人(统治者)。事:事奉神明;⑤涧:流水的山沟;⑥宫: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的居处;⑦被之僮僮:妇女们打扮得珠光宝气,雍容华贵。被(pī批):通“披”,这里指妇女们的穿戴。僮僮(tóngtóng童童):繁盛。按这种解释,似乎和下句不合,如果把“被”作“精神负担”或“劳动强度”解释,倒比较合理些。即大家努力劳动,采到了许多白蒿。《左传·僖公四年》“太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以出,人谁纳我?’”;⑧夙夜在公:没日没夜地办理公事。夙夜:早上和晚上。在公:办理公事。《小星》“夙夜在公,是命不同。”;⑨被之祁祁:采白蒿的工作结束了。祁祁:舒缓的样子;⑩还归:回家。

【译文】

要采白蒿到哪方?在那池里在那塘。什么地方要用它?为替公侯祭神忙。要采白蒿到哪里?山间潺潺溪流里。什么地方要用它?送到公侯官室里。妇女发髻高**,日夜养蚕无闲空。妇女发髻像云霞,蚕事完毕快回家。

草虫

喓喓草虫①,趯趯阜螽②。未见君子③,忧心忡忡④。亦既见止⑤,亦即觏止⑥,我心则降⑦。陟彼南山⑧,言采其蕨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⑩。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注释】

①喓喓(yāo):虫鸣声。草虫:即草螽。雄者鸣如织机声,俗称蝈蝈。②趯趯(tì):跳貌。阜螽:即蚱蜢。阜螽同草虫本一类,此以两名言之,以示小别。以上二句以草虫鸣而阜螽跳以比兴男女相求。③君子:女子对其所思慕的男子之称。④忡忡:忧烦不安貌。谓情绪冲动。⑤亦:语词。既:已经。止:语末助词。⑥觏(gòu):同“*”。男女相爱结合。《毛传》:“觏,遇也。”⑦降:下。指情绪平静。一说通“”,指悦服。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⑧陟:登。⑨言:语助。蕨,野菜名。初生时状似小儿拳。嫩时采食。仲春时采蕨,正男女求爱之时。《礼记·月令》:“仲春二月,令男女相会,奔者不禁。”⑩惙惙(chuò):忧郁貌。说:通悦。薇:野菜名,俗称野豌豆。夷:平。指心情平舒。

【译文】

秋来蝈蝈喓喓叫,蚱蜢蹦蹦又跳跳。长久不见夫君面,忧思愁绪心头搅。我们已经相见了,我们已经相聚了,心儿放下再不焦。登到那座南山上,采集蕨菜春日长。长久不见夫君面,忧思愁绪心发慌。我们已经相见了,我们已经相聚了,心儿欢欣又舒畅。登到那座南山上,采集薇菜春日长。长久不见夫君面,忧思愁绪心悲伤。我们已经相见了,我们已经相聚了,心儿平静又安详。

于以采①?南涧之滨②。于以采藻③?于彼行潦④。于以盛之⑤?维筐及筥⑥。于以湘之⑦?维锜及釜⑧。于以奠之⑨?宗室牖下⑩。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注释】

①于以采(pín):在哪里采?于以:在哪里。:植物。生于浅水中,可食。②滨:水边。③藻:水藻,可食。④于彼行潦(lǎo):在那水沟的积水中。行:通“洐”,水沟。潦:积水。⑤于以盛之:用什么装它呢?⑥维筐及筥(jū):(用)方筐和圆筐。维:词气词,加强判断语气。筐:方筐。筥:圆筐。⑦湘:煮。⑧维锜(qí)及釜:(用)带脚的锅和无脚的锅。锜:三只脚的锅。釜:无脚的锅。⑨于以奠之:在哪里放置祭品呢?奠:摆放,放置。⑩宗室牖(yǒu)下:(把它放在)宗庙的窗下。牖:窗户。谁其尸之:由谁来主祭呢?其:句中语气词,表示推测语气。尸:主持。有齐季女:(由)斋戒后的少女(主持)。齐:通“斋”,指在祭祀前吃素、洁身,以示对鬼神的恭敬。季女:未出嫁的少女。

【译文】

哪儿采浮萍?南山溪水边。哪儿采水藻?沟水、积水间。盛它用什么?方筐和圆箩。煮它用什么?没脚、三脚锅。祭品放哪儿?宗庙天窗下。是谁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