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诗经 > 第5章

第5章

都⑧。素丝组之⑨,良马五之⑩。彼姝者子,何以予之。孑孑于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注释】

①孑孑:突出明显貌。干旄:用牦牛尾饰于旗竿头的旌旗。树于车后作仪仗。干:通“竿”。②浚:卫国邑名,其地在今河南濮阳县南。③纰:用以编丝带的丝缕。《毛传》:“纰所以织组也。”此句谓把白丝合成了丝缕。古代一车四马,每马两根缰绳,共八条缰绳,两条缚于车上,六条在御者手中,高明的御者握着的缰绳排列整齐,马的步伐也就齐了,车上的銮铃就响得有节奏了。此句即形容御者握着缰绳就像整齐的编织成的丝缕一样。④之:语末助词。古代一车四马。⑤姝:美好。子,指女子。⑥畀(bì):给予。⑦(yú):绘有鸟隼图像的旗。⑧都:城邑。⑨组:丝带。此句言御者握着马缰如整齐编织成的白丝带。⑩五:春秋时一车多四马,此言五马,下章言六马,似换文陪说。亦可以认为五马驾车。予(yǔ):给予。干旌:用鸟羽饰于竿头的旗帜。城:都城。指浚邑城中。陈奂:“是诸侯封邑大者,皆谓之都城也。”祝:通属(zhǔ),织连。此句言御者握着马缰如整齐的织连的丝带。

【译文】

招贤旗子高高飘,插在车后到浚郊。旗边镶着白丝线,好马四匹礼不少。那位忠顺贤才士,用啥才能去应招?招贤旗子高高飘,驾车浚邑近郊跑。旗边镶着白丝线,好马五匹礼不少。那位忠顺贤才士,用啥办法去应招?招贤旗子高高飘,车马向着浚城跑。旗边镶着白丝线,好马六匹礼不少。那位忠顺贤才士,用啥建议去应招?

载驰

载驰载驱①,归唁卫侯②。驱马悠悠③,言至于漕④。大夫跋涉⑤,我心则忧。既不我嘉⑤,不能旋反⑦。视尔不臧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⑨。视尔不臧,我思不(毖)⑩?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急)。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注释】

①载:犹乃。②凡有丧事向生者吊问叫作唁(音彦):吊人失国也叫作唁。卫侯:指卫戴公,许穆

夫人之兄。③悠悠:长貌,形容道路之远。④漕(古读如愁):见《击鼓》篇。卫国故都朝歌(在今河南省淇县东北)覆灭后宋桓公将卫国的遗民安顿在这里。⑤大夫:指来到卫国劝说许穆夫人回国的许国诸臣。这句连下句就是说诸大夫远道来此,我不免增加了忧愁。⑥既:尽。嘉:善。“既不我嘉”就是全都不以我的主张为然。许穆夫人的主张是要联合大国(特别是齐国)助卫抗狄。⑦旋反:言回转许国。以上两句是说你们即使都不同意我的主张,我也不能回去。⑧视:比。臧:善。这句连下句就是说比起你们的不高明的意见,我所考虑的难道不深远么?⑨济:止。⑩:同“毖”,谨慎。四边高中央低的山叫作丘:有一边偏高就叫作“阿丘”。这里可能是卫国的丘名。蝱:是“(音盲)”的借字,今名贝母,药用植物,属百合科。善怀:就是多愁易感。行:道路。“各有行”就是各有各的道理。尤:埋怨或责备。众稚且狂:众指“许人”,稚训骄。作者指斥那些轻视女子的意见而自以为是的许国人都是骄横而且狂妄的。芃芃(音蓬):盛貌。控:赴告。因:亲。“极”读为亟,就是急。对别人的灾难迫切地关心和及时地援助就叫作急人之难。这句是说谁和我卫国相亲谁就会急我卫国之难。无:同毋。尤(古读如怡):“无我有尤”就是说别以为我有什么可责备的。之:往。末两句是说你们上百的主意都不如我自己的决定。

【译文】

赶着马车快快走,回国慰问我卫侯。挥鞭驱马路悠悠,望见漕邑城门楼。许国大夫急急来,知他来意我心忧。对我归卫都摇头,我可不能往回走。比起你们没良策,我的计划近可求。对我归卫都反对,决不渡河再回头。比起你们没良策,我的计划有效果。登上那边高山冈,采来贝母治忧伤。女子虽然多想家,自有道理和主张。许国大夫反对我,既是幼稚又愚妄。走在祖国田野上,麦苗蓬勃长得旺。赶快奔告求大国,依靠齐人来救亡!许国大夫众高官,不要再把我阻挡。你们纵有百条计,不如我跑这一趟!

卫风

淇奥

瞻彼淇奥①,绿竹猗猗②。有匪君子③,如切如磋④,如琢如磨⑤。瑟兮兮⑥,赫兮咺兮⑦。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⑧。瞻彼淇奥,绿竹青青⑨。有匪君子,充耳琇莹⑩。会弁如星。瑟兮兮,赫兮咺兮。有匪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