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宋词三百首 > 第4章

第4章

片”、“翠幕”;二是注重声音,如帘、落、栏、凉,花、红、好、回、荷,都是双声字(即声母相同),“落庭莎”,“入凉波”,“得愁多”又都是“仄平平”。

浣溪沙

一向①年光有限身。等闲②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③。

【注释】

①一向:即一晌,一会儿。

②等闲:平常。

③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记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简说】

这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运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踏莎行

祖席①离歌,长亭②别宴。香尘③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④依波转。画阁魂消,高楼目断⑤。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⑥。

【注释】

①祖席: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叫“祖”。后来称设宴饯别的所在为“祖席”。

②长亭:旅途中的驿站。

③香尘:地上落花很多,尘土都带有香气,因称香尘。

④棹:同櫂,划船的桨。长的叫櫂,短的叫楫。

⑤两句是说“居人”在楼阁之上遥念“行人”。

⑥寻思:不断思索。两句是说从连接到天边的水波,引出无边无际的离愁,而有“思绕天涯”的感觉。

【简说】

先写送行时饮别酒唱离歌,再写临别依依,欲行又回头。“居人”两句是对句,从马嘶不行、船转不前,衬托出别情之深。接着写别后登楼,只见斜阳平波,引出无限愁思。王世贞认为“‘斜阳只送平波远’……淡语之有致者也。”(《艺苑卮言》)这是说作者使用的语言虽然平易,而含意却很深远。

踏莎行

小径红稀①,芳郊绿遍②。高台树色阴阴见③。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④。垆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

①红稀:花儿稀少。红,指花。

②绿遍:绿草长满郊外。

③阴阴见(xiàn现):暗暗显露。

④两句是说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简说】

张惠言《词选》指出:“此词亦有所兴。”《蓼园词选》亦认为本词

所写的花、叶、高台、杨花、东风等都有所寄托。其实本词主要是通过写景来引出最后两句,亦即暮春傍晚、酒醒梦回,只见斜阳深院而不见伊人的惆怅心情。

山亭柳赠歌者

家住西秦①。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②。偶学念奴声调③,有时高遏行云④。蜀锦缠头无数⑤,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⑥道,残杯冷炙谩消魂⑦。衷肠⑧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⑨,不辞遍唱阳春⑩。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释】

①西秦:秦亡后,项羽三分关中之地,称为三秦,其中西秦在咸阳以西,即今陕西中部西境之地。曹植《侍太子坐》诗:“歌者出西秦。”

②花柳:指**。尖新:新颖别致。斗尖新:争奇斗胜。

③念奴:唐玄宗时歌伎之名。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

④高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也阻住了。《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伎,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遏(è饿):阻止。

⑤蜀锦:四川所出产的丝织品。缠,即缠头,指赠给歌舞者和伎女的锦帛或财物。全句是说由于歌声美妙,收到很多蜀锦一炎的赏惕。

⑥咸京:秦建都咸阳,故称咸京,在今陕西咸阳县。

⑦残杯冷炙:吃残的剩酒和冷肉。炙(zhì至):烤肉。杜甫《秦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谩,徒然。消魂:这里指黯然神伤。全句说这种侍候人的卖唱生涯使她饱尝人世的艰辛。

⑧衷肠:衷情。

⑨知音:知己朋友。这里指能欣赏她歌声的人。《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战,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