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宋词三百首 > 第4章

第4章

洋兮若江河。’”后来就称了解自己的朋友为知音。见采:赏识之意。

⑩阳春:古代楚国歌曲名,是较为高级的音乐。见《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句是说愿为知音到处歌唱高级的曲子(暗指她年华老大,不大有人要听她的歌唱。)

两句形容歌者一曲唱罢,抚今思昔,不胜伤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同情。

【简说】

词中抒写都市中年老色衰的歌女的沦落之悲,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上片描绘歌女歌喉嘹亮的盛年,下片叙述了她沦落天涯的暮年,并对她的不幸遭际表示了同情。全篇以叙事为主,与《珠玉词》其他作品有所不同。

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②。疑怪③昨宵春梦好,元是④今朝斗草⑤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

①新社:即春社,指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祭祀土神的日子。这句是说燕子在春社时飞来。南宋杨万里《春晴怀故园海棠》诗中也有“一年过社燕方回”之句。

②径:小路。逢迎:彼此问候嬉戏。

③疑怪:怪道。

④元是:原来是。

⑤斗草:妇女在春天采百草为游戏。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简说】

清明时节,梨花初落飞絮飘,燕子双飞黄鹂啭,采桑少女踏青斗草,巧笑相语,特别是“疑怪”两句,描绘出少女斗草时的心情,十分活泼生动。

清平乐

红笺小字①,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②,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③。人面不知何处④,绿波依旧东流。

【注释】

①红笺:一种精美的小幅红色信笺。据《开元天宝遗事》等书记载,长安城内有平康坊,为**所居地,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故此后诗人常以“红笺”代指情书。这里正用此意。

②按古代传说,雁足鱼腹,可以传递书信。这句说消息难通。

③帘钩:卷帘所用的钩子。

④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简说】

这是一首伤离怀远的爱情作品。词的上阕叙事抒情,下阕写景寄情,表现的是女主人公对离她而远行的情人的苦苦思恋之情。“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那密密匝匝的小字,表达了她对情人的千般思念、万种挚情,其珍视程度,不言自明。而书信写成,却无由寄达,则其惆怅程度亦不言自明。书信难寄而欲登楼望见,自是情痴,痴得令人心痛。望的结果自然是“人面不知何处”——这也是不言而自明的。其相思相望之情,人何以堪?那“依旧东流”的“绿波”,又何尝不可以看作是登楼人无尽的绵绵情思呢!在封建社会,青年男女没有爱情的自由,而女子尤甚,于是,“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见《红楼梦》第五回)便成了封建社会文学作品中一个极常见的主题,而这些作品,也就或多或少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①,罗幕轻寒②,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③,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④,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槛菊:菊在庭院廊庑之间,有栏杆护持,故曰槛菊。兰泣露:兰花沾带露水。用“泣”字,是移情入景,使客观事物染上主观色彩,古人多用之,如“幽兰露,如啼眼”(李贺《苏小小墓》)。大晏亦多用之,如“秋露坠,滴尽楚兰红泪”(《谒金门》)。

②罗幕:丝罗做的帷帘,此指屋子里。

③谙:了解,熟悉。

④彩笺、尺素:都是书简。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彩笺、尺素并用,表示强调。兼:一作“无”,则全句意为:欲寄彩笺,却不能如尺素之得附托鲤鱼。亦通。

【简说】

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名作,全词表现了多情女子对远行情人刻骨铭心、朝思暮想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