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本里。觉来方知是一梦。遽:就。如许:如此。这两句是说归隐名山的旧事就象是南柯一梦(指目前中原乱离,已无处可归隐)。
⑩妖氛:凶气。指南侵的金统治者。
白羽:箭名。或说指白羽扇,用以指挥作战。苏轼《祭常山回小猎》:“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这句形容烽烟弥漫。
铁锁横江:指晋武帝派王濬造大船东下伐吴,东吴用铁锁(索)横断江面,阻挡晋船,晋军用火烧熔了铁锁,战船乘风破浪,攻下了建康,东吴孙皓出降。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这三句以东吴(孙皓)被西晋所灭比喻南宋受金威胁的困境。
櫂:即“棹。”本为摇船用具,这里泛指船。苏轼《前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诉流光。”梁父:即《梁父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说,诸葛亮好为《梁父吟》。这三句是说自己敲着桂棹、朗诵《梁父吟》,以隐居南阳的诸葛亮自比,为忧心**而泪下如雨。
【简说】
这首词是在金兵南侵之后所作。上片于放船千里来到江南时,念及往昔在洛阳“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雨中花》)回想起来,正如南柯一梦。下片从三国时东吴亡于西晋的史实,引到“妖氛未扫”,偏安南方的目前情况,又以“奇谋报国”的诸葛亮自比,并叹息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反映他在离乱之后,对于过去诗酒逍遥的生活虽仍不能忘怀,但也能正视国家多难的现实而想有所作为。
临江仙
直自凤凰城破后①,擘钗破镜分飞②。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③。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④,一十四番回⑤。
【注释】
①直:当。直自:自从。凤凰城:指汴京。这句写北宋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汴京陷落。
②擘(bò)钗:分钗。爱人离别时分钗作为纪念。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破镜:指南朝陈后主妹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在陈亡后打破一镜,各取其半,约他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后公主为隋杨素
所得。德言在约定时间到京,见老仆卖半镜,就出所藏半镜相合,题《破镜诗》。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此事后,召徐至,使夫妻重聚。见孟棨《本事诗》。这句借分钗破镜说明多少夫妻在乱离中被迫分散。
③辽海北:泛指东北海边。玉关:玉门关。泛指西北地区。这两句泛写离散后天各一方音书难通的相思之情。
④塞雁:秋天雁从塞上飞回,故称塞雁。
⑤一十四番回:指看见雁南归已经十四次了。即作者南来已有十四个年头。
【简说】
天涯海角,辽海玉关,是说各居天一方,相会不可能。星月能重聚再圆,亲人却不能随塞雁南归,这又是何等可悲。全词概括地反映了中原动乱时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寄寓了作者深沉的家国之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鹧鸪天西都作①
我是清都山水郎②。天教分付与疏狂③。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④。诗万首,酒千觞⑤。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⑥,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释】
①西都:宋以洛阳为西京,即西都。
②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处。《列子·周穆王》:“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这是说自己不乐尘世而留恋于山水自然的生活。
③疏狂:不受礼法拘束。
④券(quàn劝):天帝给与的凭证。章:上给帝王的奏章。这两句说自己能支使风云月露,这是天帝批给的,也是屡次要求得到的(假设之辞)。
⑤觞(shāng伤):古时盛酒器。
⑥玉楼金阙:指汴京宫殿。慵(yōng拥):懒。这句指他不愿回朝做官。
【简说】
本词很具有个性特色。《宋史·文苑传》说:“敦儒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中,召至京师,将处以学官,敦儒辞曰:‘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固辞还山。”
词中不仅写他在洛阳时“行歌不记流年,花间相过酒家眠。”(《临江仙》)过着流连风月的疏狂生涯。也反映他“几曾著眼看侯王”,即傲视权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