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在朝的思想。但那时正值北宋王朝即将覆亡的前夕,而作者却仍以“山水郎”自居,这种避世的态度是消极的。
好事近渔父词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①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②。
【注释】
①活计:生计。这句说渔夫靠打鱼为生。
②这句描写月光之下孤鸿的身影时隐时现。
【简说】
朱敦儒的《渔父词》共六首,这是其中之一。词中渔父的形象,实际就是作者晚年的写照。他长期住在嘉禾(今浙江嘉兴市)的鸳鸯湖(今南湖)畔:“莼菜鲈鱼留我,住鸳鸯湖侧。”(《好事近》)过着远离俗世的生活。所谓醒醉无时,披霜冲雪,都是指自在而无拘束。特别是新月初升的湖上,水天一色,孤鸿明灭,更反映出作者潇洒疏放的襟抱。
减字木兰花
刘郎已老①。不管桃花依旧笑②。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③。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④。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⑤。
【注释】
①刘郎:指唐诗人刘禹锡。他曾被贬至南方连州、朗州等地。作者因战乱而流浪南方,故以刘郎自比。
②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有“桃花依旧笑春风”之句。这句是说诗人已老,花月繁华引不起他的兴致。
③重院:深院。谢家:指歌伎居处。张泌《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
④浔阳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两句说自己象白居易那样听琵琶后落泪伤心。
⑤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说面对落日映照下的大地河山,想到国破家亡,不禁感慨万端。
【简说】
以老去的刘郎自比,听琵琶而下泪,并不只是为本身的沦落,而是痛心于故国山河的残破。这样,作者的感喟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采桑子彭浪矾①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②。回首中原泪满巾。碧山对晚汀洲冷③,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④。
【注释】
①彭浪矾:在江西彭泽县的长江边。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小孤即小孤山,与彭浪矶相对。
②烟尘:指战争。
③这句指傍晚时碧山相对,汀洲冷落无人。
④愁损:愁坏。去国:离开了京师。
【简说】
上片自比旅雁孤云,在战乱中作客江南,遥望沦陷敌手的中原,不禁泪落如雨。下片描绘江南山水,满目秋意,使离乡去国的客子特别难受。
卜算子
旅雁向南飞①,风雨群初失②。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③。鸥鹭苦难亲④,矰缴忧相逼⑤。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⑥。
【注释】
①旅雁:旅途中的雁。雁在春季向北飞、秋季向南飞,是经常在旅途中的候鸟。
②这句是说在暴风雨中与雁群相离失。
③寒汀(tīnɡ听):冷僻的水边。
④这句是说由于鸥鹭难于接近而感到为难。
⑤矰(zēnɡ增)缴(zhuó浊):猎取飞鸟的射具。赠:用丝绳系住的短箭。缴:系在箭上的丝绳。这句说旅雁忧虑被人捕获。
⑥两句:写旅雁失群以后的苦痛。下片以旅雁暗喻自己南来以后孤危困难的处境。
【简说】
唐代白居易亦有《旅雁》诗,是写旅雁的不幸遭遇:“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腾空飞动迟。江童持网捕将去,手携入市生卖之。”且由此引起身世感喟:“我本北人今谴谪,人鸟虽殊同是客,见此客鸟伤客人,赎汝放汝飞入云。”可说是借雁自伤。
在这首词里,作者以旅雁自喻。旅雁在风雨交加时失群掉队,由于饥渴劳瘁而被迫降落在汀洲之上。它被鸥鹭疏远,又怕遭到捕捉。在茫茫的云海中哀鸣不已而找不到归宿。这里所写的旅雁实际上是作者本身流离迁徒、历尽艰辛的写照。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①。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②。几时收③。试倩④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