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宋词三百首 > 第20章

第20章

沈香烟断玉炉寒②,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③,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潇潇地④,又催下千行泪。**人去玉楼空⑤,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⑥。

【注释】

①藤床:藤制躺椅。宋无名氏《春光好》词:“小藤床,随意横”。朱敦儒《念奴娇》词:“照我藤床凉似水”。纸帐:明高濂《遵生八笺》:“用藤皮茧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绉纹。不用糊,以线拆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或画以梅花,或画以蝴蝶,自是分外清致。②沈香:熏香。又名沉水香。③笛声三弄:欢笛三次或奏三曲,见《晋书·桓伊传》。陆游诗:“梅花调苦愁三弄”。汉乐府中有梅花落曲。④潇潇地:形容小雨,地,状语,同“的”。⑤**人去:喻知音者已去,指明诚之亡故。《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玉楼:楼的美称。指穆公为弄玉夫妇所筑的凤台。⑥一枝折得:南朝陆凯曾寄诗和一枝梅花赠给他的朋友范晔。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简说】

这首词的词牌原是《御街行》。《古今词话》载无名氏作《御街行》变格。霜风渐紧寒浸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从此,《御街行》又名《孤雁儿》。清照取《孤雁儿》牌名,可能因为这符合她的孤孀状况和词的悼亡内容吧。大概本词作于明诚亡后、建炎末年的一个春天。从词的小序看,应是咏梅之作。作者说别人作梅词,下笔便俗,她作作看,确实也俗。这当然是极谦之语,实际上她是最善于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但这首词又是怎样地免俗的呢?原来作者摆脱一切咏梅的套子,如正面写梅的丰姿,品格;或侧面写梅的环境、典故等等;而是抒发因梅而引的悼亡之情。上片从人到梅,藤榻纸帐,何其简陋。日高方起,何其凄凉。再不能与“香冷金猊,被翻红浪”相比、“说不尽,无佳思”,又是她擅长的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给全词定了调子。香断成灰,便是伴侣,心寒似水,便是情怀,忽听笛声悠扬不断,吹的是梅花三弄,笛声该把梅花惊醒了吧;初放的梅花该给人间带来春之消息吧。从女词人的心理活动引出梅来,这便是以俗为雅,自创新格。

下片从梅到人。春雨潇潇,对梅而言,春情无限;对人而言。催人下泪。雨下得急,泪流得多。雨和泪织成一境的词句不少:如聂胜琼的:“秋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鹧鸪天》,苏轼的:“秋雨晴时泪不晴”(《南乡子》)都是动人心魄的,这里也不例外。接下活用两个典故,却为点明悼亡主题,却与梅花有关。清照、明诚志同道合,感情甚笃,她把自己比做弄玉明诚比做萧史,是恰当的。但弄玉萧史,双宿双飞。她却“吹人去”,知音已亡,还提什么观赏梅花“肠断与谁同倚”和“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平乐》)相似,都是孀妇口吻,衰飒之音。结尾,用了一个南朝陆凯以侮寄赠好友范晔的典故,也是恰当的,因为他们这一对夫妻也是以文会友的,然而悲痛的深交不同,她和明诚是死别。寄梅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天所有,聊赠一枝春”。清照与明诚过去小别时,采得菊花,暗香盈袖,只恨路远莫致,《醉花阴》怎比如今“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人间天上”四个字,长恨绵绵,虽然明白如话,但思苦悲深,余意不尽。这便是以故为新,不落窠臼。

清照以白话词句,谱成一曲哀音,确是至情之作。

摊破浣溪沙①

病起萧萧两鬓华②,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③,莫分茶④。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⑤,木犀花⑥。

【注释】

①摊破浣溪沙:词牌名。以《浣溪沙》两结七字句,破出七、三两句,分出新的词牌。

②豆蔻连梢:豆蔻连枝生,故名。杜牧诗:“豆蔻梢头二人初”。豆蔻,种子有香气,可入药,性温味辛,能去寒湿。熟水:宋人常用饮料。

③分茶:以沸水沏茶。另一解布茶,宋代沏茶的一种“茶道”。杨万里诗:“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莫分茶:不沏茶。茶性凉,与豆蔻性相反,于病体不宜,故忌饮。

④酝藉:同蕴藉。含蓄有余之意。

⑤木犀花:同木樨花,桂花之别名。

【简说】

这一首是清照晚年自况。小词平淡入妙,浑朴见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