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量进取中原;但由于高宗等畏敌主和,致使北伐成为泡影,拘禁在北方的帝后也不可能南返。作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作此词,词中的“易水寒”、“断肠山又山”、“消除此恨难”,都是写帝后被俘、国耻未雪的隐恨。
***
芳菲①歇。故园目断伤心切②。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可堪更近乾龙节③。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④,晓风残月。
【注释】
①芳菲:指百花。
②故园:作者在《西江月》小序中说:“政和(徽宗年号)间,余卜筑宛丘(今河南淮阳县)……建炎(高宗年号)初……中原俶扰,故庐不得返……。”作者虽是江西清江人,但他在中原(宛丘)有“故庐”,(即词中的“故园”)北宋覆亡后,他就不能返回故园,空自目断心伤。
③可堪;那堪。乾龙节:北宋钦宗生日。《东京梦华录》卷九:“钦宗四月十三日生,为乾龙节。”
④子规:即杜鹃鸟。
【简说】
本词从春暮花谢联想到中原故园。自从战乱以后,与故园相隔万水千山,真可说是目断心伤,泪尽继之以血,这不仅表明作者对故园的萦念,同时也反映他对中原沦丧的痛心。蒋兴祖女(一首)
蒋兴祖女:宜兴(今江苏县名)人。父兴祖,为阳武县(今河南原阳县)县令。靖康初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力战而死。妻子、儿子都死难,女儿被掳北去。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朝云横度。辘辘①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②。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③。渐近燕山④。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释】
①辘(lù路)辘:车行声。
②白草:边地草名。《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这两句写月光照着荒凉的边地上的孤村。
③飞鸿:指南归之雁。无昼夜。不分日夜。这两句是指看见飞鸿南归,而自己却在往北走,因此愁肠百结,日夜不解。
④燕山:在今河北省河北平原北侧。这里泛指遥远的边地。另一说指燕京(今北京市)。因雄州在今河北省雄县,故云浙近北地。
【简说】
这是写被掳北去时所见的途中景物以及自己的万结愁肠。国破家亡,自身被俘,何年何月才能返回南方的家乡呢?《蕙风词话续编》以“步步留恋,步步凄恻”来说明词中所流露的低徊凄楚的感情。蔡伸(一首)
蔡伸(1088~1156),字伸道,莆田(今福建县名)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有《友古居士词》。
苍梧谣
天。休使圆蟾①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②。
【注释】
①圆蟾(蝉):圆月。蟾:蟾蜍。屈原《天问》有“顾菟在腹”之句,即蟾蜍在月亮腹中。后来就以蟾蜍为月亮的代称。
②桂影:月影。婵娟:美好貌。这两句是说月中桂影空自婆娑,而月下却不见伊人佳影。
【简说】
《苍梧谣》是最短的词调,通称《十六字令》。本词写圆月普照,月影婆娑,引起客子望月怀人,长夜不眠。不仅写月色,也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李重元(一首)
李重元,生平不详。《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录他的《忆王孙》(春、夏、秋、冬)词四首。
忆王孙春词
萋萋①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②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释】
①萋萋:草茂盛貌。刘安《招隐士》赋:“王孙游兮下归,春草生兮萋萎”。
②杜宇:即杜鹃。
【简说】
四首《忆王孙》,都是以女子口吻道出富于季节色彩的景色和思想活动。秋、冬两首都是月夜怀人之作。本词写春日见芳草而念王孙,登高不见伊人归来,唯闻杜鹃哀鸣。末两句渲染出黄昏时分凄恻的气氛,伤离意绪,也就浮现纸上。陈与义(二首)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本蜀人,后徙居河南叶县。是南宋有名的受江西诗派影响的诗人。官至参知政事。有《无住词》。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①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②。长沟流月去无声③。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