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宋词三百首 > 第29章

第29章

这句形容自己的豪气和狂态。

⑨《南史·张融传》:“融常叹曰:‘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

⑩两句说理解我的只有二三个知心朋友。

【简说】

辛弃疾退居期间以陶渊明为榜样,“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洞仙歌》)本词题目中亦点明是与陶渊明《停云》诗“思亲友”之意相仿佛。上片说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友好已寥寥无几,只有水声山色,互相慰藉。下片写陶渊明闲饮东窗,不慕荣利,远胜醉中争名夺利的江东士人。自己深愿步陶后尘,但又深惜知音太少。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①。燕兵夜娖银胡绿,汉箭朝飞金仆姑②。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③,换得东家种树书④。

【注释】

①襜(zhān沾):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锦襜,泛指锦衣。突骑:指精锐骑兵。这两句是说当年率领万人南来的壮举。

②燕兵:指金兵。妮(chuò绰):同龊。整理。(lù路):银色或镶银的箭袋。胡亦作弧箓。《广韵》:“弧箓,箭室也。”金仆姑:箭名。这两句是写金兵与南宋军队作战情况。

③平戎策:指辛弃疾所写《美芹十论》等议论恢复的奏疏。

④东家:指东邻。种树书:《史记·秦始皇本纪》:“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韩愈《送石洪》诗:“长把种树书,人云避世士。”这句是指退隐家居,以种树栽花消遣时日。

【简说】

题目中的“少年时事”,即是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这段往事。正月,作者从起义军中南下,正值金完颜亮先被虞允文大败于采石,又被部下杀死于扬州。他一路行来,看到南宋军队士气很盛,使他十分振奋,准备北返后加紧杀敌。但想不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暗害,致使起义军溃散。辛弃疾能闯入金营,捉住叛徒,并率万余人直奔南宋,这一英勇的举动是他生平难忘的壮举,直到晚年时想起此事,还是十分振奋。

面对现实,又引起作者深长的叹息。年华老去不能恢复青春,自己的“平戎之策”又不被采纳,只能种树栽花,消磨

光阴,想来十分痛心。

贺新郎

别茂嘉①十二弟。鹈、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②。

绿树听鹈。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③。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④,更长门、翠辇辞金阙⑤。看燕燕,送归妾⑥。将军百战身名裂⑦。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⑧。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⑨。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⑩。

【注释】

①辛茂嘉:作者族弟。这时他将去桂林(今广西市名)做官,辛弃疾作此送别。

②鹈(tíjué啼决):鸟名。《离骚》:“恐鹈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洪兴祖补注:“子规一名杜鹃……子规、(即鹈),二物也。”鹧鸪:鸟名。杜鹃啼声凄厉,触动旅客归思,因此又称思归鸟。

③芳菲:指花。芳菲都歇:指百花凋落。《广韵》:“鹃鸠,关西曰巧妇,关东曰。春分鸣则众芳生,秋分鸣则众芳歇。”

④马上琵琶:傅玄《琵琶赋》说:“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道思慕,故使工人知音者载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之乐。今观其器……柱十有二,配律吕也;四絃,法四时也。以方语目之,故云琵琶。”石崇《王明(昭)君辞序》说:“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这句是说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向前看是黑压压的一片关塞。

⑤长门:汉武帝陈皇后被废以后所居。翠辇(niǎn碾):用翠羽作装饰的宫车。金阙:指帝王的宫殿。这句另起词意,指陈皇后从宫中乘车出来向汉帝辞别,退居长门宫。

⑥燕燕:《诗经·邶风》有《燕燕》诗:“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涕泣如雨。”《毛传》以为这是卫庄公的妻子送归妾戴妫(ɡuī规)的诗。

⑦将军:指汉武帝时李陵屡次与匈奴作战,但后来投降了匈奴,落得个身败名裂。

⑧梁:桥。苏武被匈奴拘囚十九年,不屈,后得回国。临行前李陵曾置酒贺苏武说:“异域之人,壹别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