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这三句是说男女游客郊野春游的盛况都已过去了。
⑦罗绶:罗带。这句写分别。说以香罗带送给爱人。
⑧绡:本指薄绸、薄纱。这里指丝巾。句意是说绿丝巾中还留着分别时的泪痕。
⑨末两句是说月下听见子规鸟凄厉的鸣声,不由感触万端、黯然魂消。
【简说】
看起来,这是一幅由闹花、平莎、垂杨以及莺燕等组成的春景,实际上却是托物比兴,意有所寓。刘熙载《艺概》中也强调了这一点:“同甫《水龙吟》云:‘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言近旨远,直有宗(泽)留守大呼渡河之意。”可见词人是以“芳菲世界”来比喻中原锦绣河山,而“莺和燕”,则系暗指苟安求和的奸邪之辈。很明显,本词和辛弃疾的名篇《摸鱼儿》是同一风格,若论婉丽含蓄,意境深远,二词也可说是相映生辉。
一丛花
溪堂玩月作①
冰轮斜辗镜天长②,江练隐寒光③。危阑醉绮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④?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⑤。
芦花千顷水微茫⑥,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⑦。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⑧。
【注释】
①溪堂:临水的楼台。
②冰轮:指秋月。辗:即转动。镜天长:照天长也。
③江练:江水如白练(帛)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④鸣榔:捕鱼时用长木条(榔)敲船作声,使鱼吃惊入网。
⑤星斗:北斗星。
⑥微茫:迷迷茫茫。
⑦洛浦潇湘:借指风景美丽的水乡。洛水,在今河南省。潇湘:在今湖南省。
⑧露:水气。影转:月影打斜了。
【简说】
这首词的内容如题,通篇描绘秋江夜月的瑰丽景象,唯于结尾处略露词人感时伤怀的悲凉心境。
上片写秋江月色。首二句写月光斜射江面,泛出一片寒光,给人以凄清之感。接着写自己陶醉于这如画般的迷人的月色中,只听见从远处的水乡里传来阵阵的鸣榔声,而乌鹊未醒,鱼儿却闻声惊动。其时,北斗星正挂在垂杨的上空。下片紧承上片,写作者“恍似游仙梦”般的感觉。其中“芦花千顷水微茫”等句写芦花飘荡,烟水苍茫之景,优美动人,如临其境。结尾笔调陡转,景象实变,情调悲凉,寄寓了词人的国家兴亡之感。
这首词写景如画,情景交融,虽为玩赏风月之作,但由于融进了感叹国家兴亡的内容,从而大大增强了它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章良能(一首)
章良能(?~1214),字达之,丽水(今属浙江)人。淳熙五年(1178)进士,累除著作佐郎,宁宗朝官至参知政事。周密在《齐东野语》中称其:“少好雅洁,性滑稽;居一室必泛扫圬饰,陈列琴书。”也不时作词,很有思致。有《嘉林集》百卷,今不传。《全宋词》存其词一首。
小重山
柳暗花明春事深①,小栏红芍药,已抽簪②。雨余风暖碎鸣禽③,迟迟日④,犹带一分阴。往事莫沉吟⑤。身闲时序好、且登临⑥。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处寻,惟有少年心。
【注释】
①春事深:春景,已经报其浓艳,将残。
②抽簪:簪,簪子,别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材料制成。这里形容花蕾已经长得如簪子一样,即含苞欲放。
③风暖碎鸣禽:此处化用杜荀鹤“风暖鸟声碎”诗句。碎,清脆。
④迟迟日:白天渐渐变长。
⑤沉吟:埋头自思,低声自语。
⑥时序:季节,天气。
【简说】
词客诗人写春之作可谓俯拾皆是,但多是惜春、伤春的叹息。此词写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全词对景遣怀,笔调纡徐起伏,明丽清新,韵味深长,称得上“极有思致”(周密《齐东野语》)。
词的上片写春深时节景象,柳暗花明,鸟鸣清脆,芍药含苞,雨后风柔,日影渐长,浮云时横,轻舒彩笔,略略挥洒,一幅明媚,清新,优美动人的“春深图”活现读者眼前。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往事”两句,作者感慨平生,但不直抒而用顿挫之法。本来词人触景生情,往事涌上心头,很难排遣,却劝说自己和世人“莫沉吟”,豁达中透出“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了的叹息。如何才能排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