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宋词三百首 > 第32章

第32章

往事的缠绕呢?词人笔调一转,建议登临揽胜,一快胸襟。

“旧游”三句,语意忽又一转,写登临后见景生感伤、惆怅之情。刘过《唐多令》结尾去:“欲买桂花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是说美景当前,载酒泛舟江上,但已无法回复到昔日同游的欢乐心情。刘过是正面直写,此词却用曲笔,先说旧地风光

一一在,都可追寻到,该心满意足了吧;不,词人还在寻觅,寻觅什么呢?寻的是少年登临时的豪情壮志。笔意一转,说过去的心情志向寻觅不到,透出词人对时光流逝,**日非,虽欲有所作为而不可能的复杂心情,这样写,迭宕起伏,摇曳生姿,寄托遥深,耐人咀嚼。杨炎正(一首)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诗人杨万里族弟。宁宗庆元二年登进士第,年已五十二。曾任大理司直(司法机构的审判官),又曾知藤州(今广西藤县)、琼州(今海南岛)。有《西樵语业》。

水调歌头登多景樓

寒眼乱空阔①,客意不胜秋②。强呼斗洒③,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展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④,不暇顾诗愁⑤。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⑥。忽醒然⑦,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⑧,岁晚若为谋⑨。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⑩。

【注释】

①寒眼:作者等乘舟过镇江,被江上冷风吹得眼睛发涩,所以说是寒眼。这句是空阔江天使自己的双眼感到缭乱。

②不胜秋:禁不起秋天的情调(指易于动感情)。

③强(qiǎng抢):勉强。斗酒:斗是古代酒器。《史记·项羽本纪》载樊哙见项羽,项羽赐给他斗卮酒与彘(zhì至)肩(猪蹄膀)。

④这两句说江山如画卷似地展开。鱼龙在相互悲啸应和。

⑤这句是说被眼前的景色和耳际的吟啸所吸引,没有空暇考虑寻章摘句。

⑥这两句写风露欺人,衣服都沾上寒气。

⑦然:作助词,表状态。

⑧只做:只使。这两句承上面而来,是说平生报国的豪情只使得自己憔悴终老。

⑨岁晚:指暮年。若为:怎样。这句是说头白无成,往后的日子怎样度过呢?

⑩分付:交付。这句是说要将余生与沙鸥一起度过。

【简说】

淳熙五年,杨炎正与辛弃疾等同舟过镇江,登多景楼时有感而作此词。辛弃疾亦有和词(即“落日塞尘起”一词)。

上片写携酒登上最高楼,纵目远眺,但见江山如画。脚下波涛拍岸,似闻鱼龙吟啸。天际风露,使游客感到了寒意。下片写北望中原,叹息自己等闲白了少年头,而不能为恢复失地出力,因而憔悴失意,只好逍遥于江湖之上,表示出无可奈何的苦衷。刘过(五首)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古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曾经上书朝廷,陈述恢复中原的计划,未被采用。放浪于江湖之间。辛弃疾曾招他为座上客。

刘过是辛派词人,他的词有专学稼轩体的如《六州歌头》,得其豪放而多作壮语。小词如《唐多令》又写得韵协语俊。另外也写了一些咏美人指甲之类的庸俗之作。有《龙洲集》。

沁园春寄稼轩承旨①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②。被香山居士③,约林和靖④,与东坡老⑤,驾勒吾回⑥。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⑦。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去来⑧。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⑨。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⑩。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注释】

①稼轩承旨:即辛弃疾。宁宗开禧三年(1207),朝廷进他为枢密都承旨,他未受命,不久就去世。刘过写本词在一二0三年,因此不会称“承旨”,恐系后人误加。

②渡江:指渡过钱塘江到绍兴。这三句与末三句互相照应。作者自称要过江拜访辛弃疾。

③香山居士:是白居易晚年的号。他曾做过杭州刺史。

④林和靖:林逋字君复,死后和靖先生。他是杭州人,隐居孤山二十年。

⑤东坡;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他的诗词“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碧鸡漫志》卷二)他曾两次在杭州做官。

⑥驾勒吾回:强拉着我回来。即“勒吾驾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