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⑧白居易《西湖》诗:“湖上春来似画图。”天竺在西湖西面。去来,即“去啊”。
⑨白居易《寄韬光禅师》诗:“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西湖灵隐有东西两涧。西湖附近有南高峰北高峰。
⑩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起,林逋曾隐居于此,山上多植梅树。
须:待。这三句联系前面风雨渡江,未能成行,所以说待放后晴访稼轩也为时未晚,目前且在此流连赏玩一番。
【简说】
这是对辛弃疾邀他离杭相会的答复。通篇运用想象。通过三位诗人的对话描绘西湖风光;说明自己被诗情画意所留住。这些对话实际上是将该诗人的诗句予以融化,因此也表明了他们与西湖的关系。岳珂《桯史》卷二称此词为“效辛体”,又说其“下笔便逼真”。还说辛弃疾得到本词后“大喜”。可见两人词风有相似之处。本词不仅设想新奇、而且不受格律束缚,又能运用口语,可说是自成一格。
本词作于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招刘过去和他相会。作者在杭州寄此词给他。
唐多令
安远楼小集①侑觞歌板②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③。故人今在不④。旧江山、浑是⑤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⑥。
【注释】
①安远楼:又名南楼,在武昌(今湖北武汉市)。姜夔《翠楼吟》题目中说:“淳熙丙午(十三年)冬,武昌安远楼成。”小集:小宴。
②侑觞(yòushāng右伤):劝酒。歌板:执板奏歌。
③持鹤断矶头:《南齐书·州郡志(下)》:“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上也。”黄鹄矶,即湖北武昌城西长江南岸蛇山的黄鹤矶。
④不:即“否”。
⑤浑是,全是。
⑥这两句是说即使买花载酒,同游江上,终归不同于少年时的心情。
【简说】
《蓼园词选》说:“按宋当南渡,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重过能无今昔之感,词旨清越,亦见含蓄不尽之致。”这是认为词意与当时局势有关。联系到作者几次上书论恢复之事,但没有结果,因而浪迹江湖,这次重过南楼,其感慨的主要是“旧江山浑是新愁”,亦即**日非之叹。“终不似,少年游。”又充满着沉重之感。这说明其今昔之感是与时事密切有关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