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所以说是“惊”。“纵荳蔻”三句又深一层,想象这位韵事流传的诗人如果重来此地,恐也难再有逸兴抒写儿女恋情。“算”字、“纵”字,都是虚拟,借此透露出极为沉痛的含意。下面再写眼前波荡冷月的夜景,也是静中见动,表达出繁华衰歇、触目伤怀的悲凉情调,最后,词人叹息桥边芍药,年年花开烂漫,但又有何人来欣赏领略呢?
本词从起到结,脉络分明。上下两片采用抚今思昔、景中见情的对比手法进行描叙,此外还运用衬托及虚笔勾勒等手法,暗示出作者对**的关注、对朝政的不满,从而抒发了封建文人身逢乱离之世的“黍离之悲”。宋翔凤《乐府余论》评论姜夔:“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国,皆借托比兴,于长短句寄之。”这是很有见地的话。
淡黄柳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栏桥②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③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④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⑤,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⑥。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⑦。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⑧。
【注释】
①客居合肥:时在光宗绍熙二年(1191)。
②赤栏桥:作者有《送范仲讷往合肥》:“我家曾住赤栏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③江左:泛指江南。
④纾(shū书):宽解。这两句是说自己制作了这支曲子,来宽慰客中的愁思。
⑤恻(cè册)恻:凄悲。
⑥岑寂:高静。《文选》鲍照《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注:“岑寂,犹高静也。”
⑦小桥:后汉桥玄的次女为“小桥”。这里指作者在合肥的情人。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近,为应景而勉强携酒到情人处过节。
⑧这句是惋惜春光之意。
【简说】
通篇写柳。先写空城陌上垂杨的凄凉景色,接着联系到自己在陌上的感受,再由人物转到景色,写眼前柳色与江南相似。“正岑寂”三字承上转下,由江南柳色转入寒食时节,而环境如此凄凉,已无心饮酒访人,所以用“强”字作转语。“怕”字又一转,写唯恐梨花落尽,春亦成秋,燕子飞来,已是春意阑珊。写春景而反映边城凄凉,作者伤时感世的慨恨,也在不言之中。
长亭怨慢
子颇喜自制曲,初率意①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②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③。此语予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④。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⑤。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⑥。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⑦。日暮。望高城⑧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⑨。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⑩、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注释】
①率(shuài帅)意:随便。
②桓大司马:指桓温。
③汉南:汉水之南。这六句见庾信《枯树赋》。
④香絮:即柳絮。这三句是说当柳絮飘尽以后,垂柳成荫,遮住恋人的住所。
⑤远浦:远处送别的水边。萦回:形容船开后水波回旋的样子。何许:何处。两句描绘开船以后,风帆摇曳,不知驶向何处。
⑥长亭树:即种在大路边长亭旁的柳树。两句是说大道上行人来往不绝,柳树阅历之多,人所不及。
⑦这两句套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
⑧高城:《青泥莲花记》引唐欧阳詹《赠太原妓》诗:“驱马渐觉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⑨韦郎:即韦皐。这两句写韦臯与玉箫女分别时,赠以玉指环,约七年再会,八年,不至,女绝食而殁。见《云溪友议》。
⑩红萼:红梅。这里即指玉箫,亦即以梅喻恋人。
并刀:古代并州出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这两句说并剪虽然锋利,也难剪断离愁。亦即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之意。
【简说】
全词通篇写离别,而又处处都与柳有关。在小序中先点明借垂柳抒离情的托物比兴之意。上片通过“远浦”和“长亭”,将垂柳和离别连系起来。下片由长亭柳转到折柳赠别之后,在旅途念及恋人临别叮咛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