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号秋崖,祁门(今安徽县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历任饶州、抚州、袁州的知州。著有《秋崖先生小稿》。
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用东坡韵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②。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③。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④。萍洲外⑤,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释】
①平山堂:在扬州,欧阳修建。他在《朝中措》中说:“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②酒螺红:红螺酒。
③蓬舟:小船。菰菜莼羹:用晋张翰弃官回南的典故。这三句是说南归退隐已不可能,鸿归北方也无话可寄。暗指南北不相通。
④河洛:黄河、洛水,这里泛指中原。这两句是说自己醉中北望,不胜故国之痛。
⑤萍洲:指江中长满白萍的小洲。敛眉峰;形容山峰逐渐隐入暮霭之中。
⑥当时杨柳:欧阳修曾在平山堂前种植杨柳,人称为“欧公柳”。这三句是说不见当年欧公手植的杨柳,只是雨打风吹,岁月匆匆,销磨了多少古往今来的英雄。
【简说】
苏轼在黄州时曾作《水调歌头》,其中说:“长记平山堂上,倚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这是想起扬州平山堂,怀念欧阳修其人其词。作者来到平山堂,用东坡韵写了这首词。先是从眼前秋色引出愁思。酒后遥望中原,但见夕阳满山,更有遗恨无穷之感。下片叹息欧、苏两翁的遭际。岁月如流,英雄老去,匹马孤啸于西风之中,真有不胜吊古伤今之感。萧泰来(一首)
萧泰来,字则阳,号小山,临江(在今江西省)人。理宗绍定二年(1229)进士,有《小山集》。
霜天晓角梅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①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②。清绝。影也别③。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注释】
①赖是:亏得。
②浑:全。角:军中乐器。
③影也別:指疏影横斜,别有风致。
【简说】
这是一首咏梅词,词中以梅喻人。先写梅天生有骨气,受得住霜雪严寒,却不为角声中传出的离别之音所动。再写它孤芳自赏,不想和盛开在春风中的海棠争妍斗胜。许棐(二首)
许棐,字忱父。海盐(今浙江县名)人。理宗嘉熙中,居于秦溪,自号梅屋。多与江湖派诗人交游,诗风亦接近,多咏歌闲适、模写山林。词共十八首,都是小令。有《梅屋诗稿》及《梅屋诗余》。
喜迁莺
鸠雨细,燕风斜①。春悄谢娘②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③。钏金寒,钗玉冷④。薄醉欲成还醒。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⑤。
【注释】
①这两句形容鸠鸟和燕子在斜风细雨中来回飞翔。
②谢娘:指思妇。
③暮云:指傍晚时天涯上空的云霞。这两句是说咫尺天涯,两人相隔虽只一重帘子,就无法相见,不必有断肠人在天涯之叹。
④这两句即金钏寒,玉钗冷,形容春寒。
⑤孤负:即辜负。韶华:美好的春光。这两句说春来梳洗时无心插戴花儿,辜负了几许春光。
【简说】
这首闺怨词,写得清丽缠绵而又哀怨欲绝。先说幽居闺中,与恋人相隔咫尺,也不能会面。再说由于辜负大好年华而产生的幽恨,即使有酒也无法消除。
**花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①。雨窗和泪摇湘管②。意长笺短。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③。
【注释】
①这两句是说一春未曾出游,想来湖上已是叶密花谢,春意阑珊。
②湘管:用湘竹做笔管的毛笔。
③琵琶怨:琵琶奏出幽怨的乐曲。李颀《古从军行》:“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这两句是说东风不管琵琶中传出伤春相思之曲,仍然将枝头的花儿吹落满地。
【简说】
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了伤春念远、凄凉孤独之情。本词颇有宋初小令气息。试看晏殊《清平乐》的写相思:“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张先《一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