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室、即苏舜钦的沧浪亭一带建起了别墅。
⑥华表:指设在宫殿、城垣等前面作为标志、装饰之用的大柱。《搜神后记》说:“丁令威本辽东人……后化鹤归辽,集郡城门华表柱……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我是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去,空见塚垒垒’。”这四句是指韩世忠如能化鹤归来,也必叹息当年花竹繁茂而今日却冷落如此。眼前唯见疏梅之上清露滴滴,似在向人溅泪。
⑦遨头:太守称“遨头”,见《成都记》。吴潜这时知平江,故称之为“遨头”。这句是说来园行游的宾客们簇拥着吴潜一起观赏。
⑧这句是指大家踏上人迹不到的青苔小径,来到幽深的花坞,探看梅花开了没有。
⑨新度曲:新创制的曲调。这两句是说在梅树边一再唱新曲,催促那枝头因寒冷未开的花苞能冲寒怒放。
⑩东君:原指春神,这里即指吴潜。这两句是说两人对南宋**的每况愈下看法相同。
【简说】
理宗嘉熙三年(1239)正月,作者在苏州曾与吴潜等人赴沧浪亭看梅,因作此词。《金缕歌》即《贺新郎》。
上片先写沧浪亭。由于沧浪亭是韩世忠别墅,故从他在高宗建炎四年(1134)的黄天荡大捷说起,并写他虽于吴地置下别墅,而仍怀念着中原故乡。在此作者通过枝头清泪表达了对中兴英雄的悼念。
下片先写赏梅,从赏梅转到“后不如今今非昔”,也即对南宋国势日趋危殆表示忧虑。这是向身为地方官(知平江)的吴潜表达了自己的慨恨。这首词寄托**,慷慨悲凉。上片沧浪起,看梅结;下片看梅起,沧浪结,章法完整。
点绛唇
试灯夜初晴①
卷尽愁云②,素娥临夜新梳洗③。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④。辇路重来⑤,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注释】
①试灯:古代元宵节前先试点,犹如彩排。
②愁云:云层厚,令人愁。
③素娥:月宫仙女嫦娥。
④凌波:形容女子走路脚步轻盈。
⑤辇路:辇,古代皇帝、皇后乘坐的车。辇路即京城里帝王常走的通车大道。
【简说】
此词做于元宵节前。上片写今。雨后初晴,月莹如洗,地润泥酥,纤尘不起,元宵节前有如此的好天气,应是令人欢快的,但对词人来说却不然。词的下片伤今怀昔。京城重游,张灯结彩,不减从前。对此,词人一点也不感兴趣,“情如水”,一片冰凉。原因是什么呢?词中未写,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实际上,南宋偏安政权此时已岌岌可危,词人如何提得起兴致呢?面对喧闹的醉生梦死的欢庆,词人只好躲进小楼,钻进被窝,远离那亡国的**之音。如此,则把作者忧国的心悲之痛含蓄但又深刻地写了出来。
该词主旨是抒发作者忧国心痛之情,但写得清淡如水,风格清疏。艺术上用反衬手法。上片景物描写,创出清洁、恬静、空阔的意境,下片风情勾画,造出喧哗绮靡的氛围。这大好天气、这欢乐场面本应使人心情舒畅,兴高彩烈、流连忘返,实际上却恰恰截然相反。如此,匠心独运地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浣溪沙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①。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注释】
①玉纤:古诗词小说中常用以形容女子手指细长而灵巧,柔嫩而光滑。
【简说】
梦窗词向来被认为晦涩难懂。《四库提要》说:“词家之有(吴)文英,如诗家之有李商隐。”李商隐的诗作,有不少迷离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长久回味,因而被认为是古代“朦胧诗”。《赌棋山庄词话》云:“短调要辞意惝恍。所谓“惝恍”即迷糊不清,亦即朦胧之意。此词可说是这种“朦胧词”的代表作之一。
《海绡说词》指出:“此篇全从张子澄‘别梦依依到谢家’一诗化出。张诗《寄人》写道:‘别梦依依到澍家,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两首内容都是感梦怀人,《浣溪沙》上片先写回旧游之处,即张泌(子澄)诗中的“谢家”,但诗人的梦魂是入其家而徘徊于小廊曲栏,而词人梦中。却因“门隔”而不得入,遥望伊人所居,则是花繁枝茂,景深幽幽,杳无所见。“夕阳”两句,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描摹出词人的心理活动,“归燕”明指燕,实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