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拯之乎?”这三句是指**无人顾问,防守敌人只靠衣带般的一条长江,其实是守不住的,朝士们还都以为有江神护佑而放心作乐。
⑩借问:假设的发问。林处士:林逋。这里借指自命清高的士大夫。这两句是说,问问那些自命风雅的人物,他们掉过头不屑听有关**的议论,只是手指梅花,以清高自赏。
这两句是说天下大势,不问可知,也即**不可收拾的意思。
【简说】
先说南宋小朝廷渡江一百多年,沈溺于酣饮狂舞,朝士不再因**垂泪,也无人击楫北伐。再写自己很有抱负,可叹的是众人都以长江为天险,一味宴安逸乐。也有人自命清高,不谈**。作者对此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刘辰翁(五首)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理宗景定三年(1262)考进士时,以廷试对策忤权臣贾似道,因而列入丙等。任濂溪书院山长(主持人),宋亡隐居不仕。有《须溪集》。
况周颐指出须溪词“风格道上,略与稼轩旗鼓相当。”刘辰翁生当宋亡之时,由于痛悼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反映在某些词中是悲咽凄苦,不胜怨愤,同时也流露出词人深挚的故国之思,黍离之悲。这些作品是遗民词中的优秀作品。
柳梢青春感
铁马蒙毡①,银花洒泪②,春入愁城③。笛里番腔,街头戏鼓④,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⑤。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⑥,山中岁月⑦,海上心情⑧。
【注释】
①铁马:指元朝兵士的坐骑。蒙毡:天气寒冷,在战马身上披上一层毡子。
②银花:亮银色的花灯。洒泪:指烛泪。
③愁城:庾信《愁赋》:“攻许愁城终不破,荡许愁门终不开。”(《海碎录事》卷九下)
④番腔:蒙古人吹和唱的腔调。戏鼓:蒙古人在街头耍百戏。
⑤那堪:不堪。青灯:油灯点时发青光,故名。
⑥辇(niǎn)捻)下;即辇毂之下,犹言在皇帝车驾之下,旧指京都。这两句怀念故都繁华,不能忘情。
⑦山中岁月:指自己于国亡后隐居不仕。
⑧海上心情:指南宋爱国志士在临安陷落后多从海上转辗到广东、福建一带,继续抗元,作者对他们表示十分关注。
【简说】
作者在宋亡后隐居山中,但对于故国河山却是无时或忘。元将伯颜在1176年攻占临安,宋恭帝和太后妃嫔等被俘北上。宋臣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先后拥立帝昺、帝昰,继续在福建、广东一带抗元。这是作者极为关切的大事。
词中先写被敌人占领的“愁城”中的悲惨景象,再写怀想故国当年的繁华情况,最后对抗元的爱国志士寄托以殷切的期望。
兰陵王丙子送春①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②。依依甚意绪③。漫忆海门飞絮④。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⑤。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⑥。杜鹃声里长门暮⑦。想玉树凋土⑧,泪盘如露⑨。咸阳送客屡回顾⑩。斜日未能度。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注释】
①丙子:即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这年三月,临安被元军所破,恭帝及太后妃嫔被俘往北方。本词作于暮春,以送春暗示亡国。
②风沙:比喻敌人。南浦:泛指送别之地。这里借指江南水乡。这句话是说敌人的骚扰。
③甚:什么。这句是指还有什么情绪。
④海门:海边。海门飞絮,指南下的幼帝。
⑤斗转:北斗转则春回。试灯:正月十五日灯节前预赏灯节。这三句是说斗转春回,而临安已经残破荒芜,致使乱鸦飞过时看不见有赏灯节的景象。
⑥箭雁:被箭射中受伤的雁。这句指被俘虏的南宋君臣。梁燕:梁上寻觅旧巢的燕子。这两句指留在临安等地散落无主的士大夫。
⑦长门:本汉武帝时长门宫,是陈皇后贬居的冷宫。这里借指宋亡后临安的宫殿。
⑧玉树凋土:《晋书·庾亮传》:“亮将葬,何充(会之)叹曰:‘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这里是指那些为国牺牲的人。
⑨泪盘如露:指汉武帝在建章宫前造神明台,上有铜人手托盛露铜盘。魏明帝命人把铜人从长安搬到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