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飞透窗纱:(叶子的响声)透过窗纱传到室里来。
②西风,吹世换:西风起,意味秋天来到,季节更替。暗示朝代更替。
③古豪华:从古以来都是豪华的城市,指金陵(南京)。它是六朝古都,以繁华著名。
④“乌衣”和“说兴亡”两句:乌衣巷是金陵著名的街坊,晋代王、谢大族住在这里。词人化用唐刘禹锡《乌衣巷》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说】
这首词是作者兵败被俘,北遣路经南京时所作。目睹山河依旧,故都面目全非的凄凉景象,触景生情,无限感慨,借描秋天的悲凉景色,抒发了亡国之痛。
上片写景。雨过之后,彩霞把水面照得晶莹明亮,潮退后,岸边留下层层余沙。这两句,轻运笔触,勾勒出一幅寂寞的晚景。接着写秋风劲吹,通过树叶发出的凄厉声响写出了秋的深寒。“飞”、“透”二词很见功力。“飞”既是叶飞,又是声音飞,是叶飞舞嘶叫着硬是挤进——“透”过窗纱,可见秋风甚是猛烈。实际是写蒙古兵的穷凶极恶。“堪恨”句明写自己恼恨西风,暗写使南宋灭亡的元统治者。“更吹我,落天涯”句则是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国破家亡,也使作者沦落天涯。
下片继续写亡国之痛,不同的是,上片是借景抒情,较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胸臆。巧妙的是作者化用刘禹锡的著名诗句,描绘出亡都的凄凉惨淡,抒写出痛切的亡国之恨和无可奈何的慨叹。最后三句通过大雁这一意象,把深沉的感情“投宿”到凄清的夜景和茫茫芦花里,融情于景,是很耐人寻味。文天祥(二首)
文天祥(1236~1282),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一字履善。吉安(今江西吉安市)人。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状元)。恭帝德祐初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并奉使与元军议和,不屈被拘,设法遁归。后又招集义军在江西一带抵抗元军,兵败被执。囚居燕京四年,坚贞不屈,以身殉国,死时年四十七岁。有《指南》、《吟啸》等集。
在文天祥的诗,文、词中,主要反映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大节不亏的崇高品德。他的词作仅寥寥几首,但却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酹江月和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①。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虫四壁②。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③。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④。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⑤。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⑥。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⑦。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⑧。
【注释】
①能:摹拟辞,“这样”之意。乾坤能大:天地这样大。蛟龙:指豪杰之士。池中物:比喻蛰居一隅,无远大抱负的人。《晋书·刘元海载记》:“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这两句是说天地这样广大,算来英豪之辈本就不会局处一隅,而是要待时而出。
②牢愁:愁闷。那更:兼之。这两句是说风雨凄迷,自身愁闷无处诉说,再加上四面秋虫唧唧,更是难以排解。
③横槊题诗:苏轼《赤壁赋》中说曹操在赤壁之战前气概不可一世,曾“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即长矛。登楼作赋:指王粲在荆州作《登楼赋》。这三句是说古代的英雄文士,他们的事业已如空中飘雪般的过去了。
④方:将。这两句是说江水奔流不停,将来还会有杰出人物涌现。
⑤堪笑:可笑,这里有自嘲意。这三句指自己如同一张漂零的叶子,在秋风送爽之际重又来到淮水一带。
⑥朱颜:年青的容颜。这两句说揽镜自照,昔日年轻的面貌已经变得衰老。只有一颗赤诚为国的丹心却似熊熊烈火难以熄灭。
⑦龙沙:泛指塞外沙漠之地。一线青如发,苏轼《澄迈驿通潮阁》:“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这三句说自己将北去塞外,回头遥望祖国江山,但见青山隐隐,如同一发。
⑧故人:指邓剡。杜鹃:相传周末蜀国君主望帝(名杜宇)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这句隐有思念故君的故国之痛。
【简说】
本词是和作。原词是邓剡所写。邓剡字光荐,号中甫,庐陵人。曾与文天祥同被俘,到建康后邓剡因病寓居天庆观(今南京市朝天宫)就医,留不行。厓山南宋兵溃以后,邓剡向张宏范投降,教其次子,因得放还,清雍正三年文天祥的十四世孙家刻本《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