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宋词三百首 > 第41章

第41章

之句,是以芙蓉和柳比喻女子容貌。浑不似:全不似,这两句是以花比人,说自己本是宫中女官,容颜美丽,现在(亡国后)已面貌枯悴,完全失去旧时的风姿。

②春风雨露:比喻君恩。玉楼金阙:泛指南宋宫殿。

③兰簪:本为女子插在髻上的首饰,这里借喻宫中后妃。这句是说自己在宫中美名四播。簪,一作馨。

④晕(yùn运)潮:形容脸上泛起羞红的光采。莲脸:指面貌美如莲花。这句是指自己得到君王宠爱。

⑤鼙鼓:军中小鼓。这两句是指战鼓声响入云霄,敌兵攻陷临安,繁华顿时消歇。

⑥龙虎风云:《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后人以龙虎比喻明君,风云比喻贤臣。这两句是指王朝覆亡。

⑦山河百二:百二,指以二敌百,一说是百的一倍。《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这是说秦地形势险固,二万人足以抵挡诸侯百万军队。另一说是指诸侯虽有百万军队,但秦地处险要,他的百万军队能抵得上诸侯的二百万。这两句是说对着险固的山河要塞,痛惜它们沦入敌手。

⑧这句是说后妃们坐的车子清晨上路,车轮碾压上被月光洒遍的大地。

⑨从容:舒缓不迫。这两句是希望不致受到胁迫侮辱,能够被容许到一清静所在安度余年。

【简说】

这首词是作者被俘北上途中所作,抒写了国破家亡今非昔比的哀愁痛楚。据传文天祥有和作一首,还代她重作一首,题目中说:“王夫人至燕题驿中云,中原传诵,惜末句欠商量,代王夫人作。”这是由于末句有幸免苟安之意。代作末二句为“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自誓大节不亏,这是对南宋妃嫔和对自身的勗勉之词。王沂孙(五首)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又号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朱亡后与周密,张炎等同结词社。《延祐四明志》说他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学官),词名《碧山乐府》,又名《花外集》。

周济认为“碧山胸次恬淡,故《黍离》、《麦秀》之感,只以唱叹出之,无****习气。”又说:“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四家词选序论》)这里指出王沂孙的亡国之悲是通过咏物等手段,以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事用典能做到上下一气相连而了无痕迹。正由于他的词字句工雅而又多含蓄不尽之意,凄然自伤之情,因而受到清代很多词人的推重,认为他词风接近张炎而意境极其深远。实际上,王沂孙擅长写咏物词,其中寄托了家国之恨,但又如秋蝉之哀鸣,充满着凄苦消沈的幽怨,反映出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眉妩新月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瞑①。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②。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③。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④。千古盈亏⑤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⑥。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⑦。故山夜永⑧。试待他、窥户端正⑨。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⑩。

【注释】

①新痕:一弯新月。淡彩:浅淡的月色。依约:仿佛。初暝:指天刚黑下来。这三句写一弯新月悬挂柳梢,淡淡的月光透过花丛,好象冲破了昏暗的暝色。

②团圆意:开始有团圆的迹象。深深拜:指拜月祝祷。李端《新月》诗:“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这三句是写一弯新月预兆团圆,拜月是祝祷月圆人好,所以有“谁在香径”之问。

③这两句是指新月像画得不太妥贴的弯眉,想来这是由于嫦娥怀着离恨时的手笔。

④一曲银钩:银色帘钩,指一弯新月。杜甫《咏月》诗:“尘匣初开镜,风帘自上钩。”是以帘钩比月。宝帘:这里借指夜幕。这两句说最动人的是新月一弯如帘钩般冷清地挂在夜幕之上。

⑤盈亏:圆缺。

⑥慢:同“谩”,徒然之意。玉斧;相传汉代吴刚学仙时有过失,罚他砍月中桂树,树随砍随合。(见《酉阳杂俎》卷一)又唐代郑仁本表弟曾见一人说月是七宝合成,其凸处地常有八万二千户在修补,他即其中之一,并出示包袱中有斧头等物。(同上)金镜:指月亮。李贺《七夕》诗:“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斧。”

⑦太液池:本汉唐宫内池名,这里泛指宋宫苑池沼。宋太祖时宰相卢多逊有《咏月》诗:“太液池头月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