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宋词三百首 > 第43章

第43章

简说】

小序指出作者是因孤游愁思而“动《黍离》之感”,也即起故国之思。作者的故乡临安是南宋旧都。他在“寒窗梦里”、“天涯倦旅”都频频忆念那故宫杨柳、断桥鸥鹭;当然,他更不能忘怀的是那独倚寒梅的遗民。

清平乐

候蛩①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②。望尽芦花无雁③。暗教愁损兰成④,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注释】

①候蛩(qióng穷):指蟋蟀。

②江似练:形容江平如白绸带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有“澄江静如练,余霞散成绮”之句。

③秋日归雁多栖宿于沙滩芦花之中,说“望尽芦花无雁”,是用“雁足传书”事,无雁即无音书,即不知北方故人近况。

④兰成:庾信,字子山,小字兰成。梁朝诗人,后出使化周被扣,留在北方。

【简说】

作者在《南楼令》中说:“风雨怯殊乡。梧桐又小窗。甚秋声、今夜偏长。”这也是说秋声使他感触无限。而“芦花无雁”,暗指北方故人杳无音讯,这也就是他感慨的原因。

清平乐

采芳人杳①。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②。总被诗愁分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③。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④。

【注释】

①采芳:采花。杳:不见踪影,即无人。

②草草:马虎。

③谁家:何处。这两句是说自己如同燕子般漂泊不定。

④这两句是说休听暮春三月雨打繁花之声,如今已不是初春催花开放的时节了。

【简说】

自称“客里”,自比“燕子”,诉说“游情少”,“诗愁分了”,这是作者飘零南北、异乡倦旅的反映。而如今暮春夜雨,不是催花季节,则更蕴含着对现实的反感,也即对故国的怀恋。

南浦

春水

波暖绿粼粼①,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②。鱼没浪痕圆③,流红去,翻笑东风谁扫④。荒桥断浦⑤,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⑥。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⑦?新绿乍生时⑧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⑨。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⑩。

【注释】

①粼粼:流水清澈的样子。

②苏堤:在杭州西湖中。

③没:鱼从水面游入深处。

④“流红”句:流水带走了落花,反而嘲笑东风没能把落花吹扫干净。

⑤荒桥:荒僻冷落的桥。断浦:断绝不通的水滨。

⑥梦中芳草:池塘长满青草,如谢灵运梦中所作的诗句一样。典出《南史·谢惠连传》,据说谢灵运梦中见到其弟谢惠连,得《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句。

⑦“和云流出空山”句:水和云一道从空山中流出。年年冲洗落花,可为什么花香依然常在?

⑧乍:刚、初。

⑨“茂林觞咏”句:与朋友在郊野饮酒吟诗的乐事已成过去。典出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⑩刘郎:指刘晨,曾与阮肇入天台山游玩迷路后,遇仙女留住半年,归家时已历子孙七代,典出刘义庆《幽明录》。唐代曹唐《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诗有:“草树总非前度色,烟霞不以昔年春。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这里作者张炎以刘阮自喻。全句的意思是,自上次游过天台山后,不知溪边桃花多了还是少了。

【简说】

这是一首咏物词。所咏对象为春水。上片咏湖水和池水。起句点题,著一“暖”字点出“春水”。“波暖绿粼粼”状湖水温暖之意,碧绿之色,“粼粼”动荡之状。燕归苏堤,“鱼没浪痕圆”可谓体物佳句,极形象,极贴切,极巧妙,湖面波纹一圈圈散开如在面前。“流红”句采用拟人写法,清灵活泼,颇有意趣。在这宁静的水面上蓦然撑出一叶扁舟来,又凭添了不少乐趣。写池水,只一个比喻,“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就把那青青的、软软的、梦幻般的池水写出来了。下片先咏溪水,“和云流出空山”。这是由湖水、池水溯到春水之源。用“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一问,写出了水流花开的季节性,也写出了水边了花草。至此,溪边的云、山、花、香作为衬托,构成了溪水的整体美。以下,作者在写足春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