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的拆裂。拆,原作折误。
[双调]小圣乐①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②,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③,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④,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说明】
这是元人散曲名篇。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九:“小圣乐乃小石调曲,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而名姬多歌之,俗以力骤雨打新荷者是也。”上片写盛夏景色,在热烈、喧闹的气氛中出现一场打遍新荷的骤雨,使人感到一阵凉意。下片抒写封建文人对景抒怀、浅斟低唱的生活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流露了他们对现实的消极态度。【注释】
①双调·小圣乐:据《九宫大成谱·总论》引《宋史·燕乐志》,双调、小石调,俱属商声七调。因此《太平乐府》以此曲入双调。从格调看,它就是词里的慢词。又一般曲谱、曲选,都据《太平乐府》称此曲为骤雨打新荷,现据《辍耕录》改用原名,另补题目为骤雨打新荷。
②海榴初绽:石榴花初开。
③穷通前定:这是一种唯心的迷信说法,意思是个人命运的好坏是前世就注定了的。
④酩酊:酒醉状。
杨果
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登进士第,任偃师(今河南偃师)县令。金亡后,至元太宗十一年(1239),杨奂被征为河南课税,才起用杨果为经历。世祖中统元年(1260),全国设十道宣抚使,命杨果为北京宣抚使,明年拜参知政事。至元六年(1269),出任怀孟路(即怀庆路,在今河南)总管。不久以老致仕,卒于家,年七十五,谥文献。据《元史》本传说:“果性聪敏,美风姿,工文章,尤长于乐府,外若沉默,内怀智用。善谐谑,闻者绝倒。”著有《西庵集》。元人钟嗣成《录鬼簿》把他列于前辈名公。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说:“杨西庵之词,如花柳芳妍。”现存小令十一首,套教五套。小令
[越调]小桃红①
釆莲女(二首)一
采莲人和采莲歌②,柳外兰舟过③,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
,南朝旧曲④,司马泪痕多⑤。
二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对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⑥。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说明】
原作共十一首,前八首见《阳春白雪》,无题;后三首见《太平乐府》,题作《采莲女》。这里选的是第三、第四首。前一首是伤心金亡之作。我国史家所称南朝,是指南北朝对立时宋、齐,梁、陈等王朝,这些王朝的末代君主,大都以荒淫亡国。流传的南朝旧曲就勾起了作者对金朝覆灭的伤心。第二首通过昔日夫妇欢聚和今日夫妇离散的对比,表现人民的和平生活遭到战乱的破坏,感慨更深。由于作者不敢直斥元蒙贵族的侵略,表现比较含蓄,风格和词相近,可说是由词向散曲过渡的作品。【注释】
①小桃红:越调中常用曲。句式是**七、三七、四四五,共八句八韵,四四句一般要对。
②釆莲歌:梁武帝作乐府《江南弄》七曲,其中一曲名《采莲曲》,后代仿作者颇多。这里泛指我国南方地区妇女采莲时唱的歌曲。
③兰舟:用木兰做的船。这里泛指装饰美的小船。
④南朝旧曲:指南朝陈后主的《玉树**花》曲,旧时一向被认为是亡国之音。唐人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⑤司马泪痕多:唐代白居易于元和年间,被贬为江州司马,作《琵琶行》以自况,结句说:“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⑥西风吹断回文锦:以回文锦的被西风吹断,暗喻夫妇的离散。回文诗,是我国古代杂体诗名,回环往复读之,都有意义。相传始于晋代的傅咸和温峤,但他们所作的诗皆不传。今所见苏蕙的《璇玑图诗》最有名。苏蕙是东晋前秦的女诗人。据《晋书·列女传》说:“窦滔妻苏氏,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
套数
[仙吕]赏花时
春情[赏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