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元曲三百首 > 第3章

第3章

]花点苍苔绣不匀,莺唤垂杨语未真①。帘外絮纷纷②,日长人困,风暖兽烟喷③。

[幺篇]一自檀郎共锦衾④,再不曾暗掷金钱卜远人。香脸笑生春。旧时衣褃⑤,宽放出二三分。

[赚煞尾]调养就旧精神⑥,妆点出娇风韵,将息划损苔墙玉笋⑦。拂掉了香冷妆奁宝鉴尘⑧,舒开系东风两叶眉颦。晓妆新,高绾起乌云⑨,再不管暖日朱帘鹊噪频⑩。从今听鸦鸣不嗔,灯花谁信?一任教子规声啼破海棠魂。【说明】

过去的文人喜欢写伤春、怨春一类的题材,这套曲表现一个妇女在丈夫远道归来、过着美好家庭生活时的欢快情绪,与明媚的春天情景交融,别是一番情趣。【注释】

①莺唤垂杨语未真;莺声从垂杨中传来,若隐若现,听不真切。

②絮:指柳絮。

③兽烟:香兽烧出的烟。香兽,是古人在室内熏香用的一种炭,它用香料和炭末制成各种兽形。

④檀郎:旧时妇女对夫婿的美称。

⑤衣褃:女衣腰部褶叠的地方,可以根据妇女腰身的肥瘦,放宽或束紧。

⑥调养就;调养好。

⑦将息划损苔墙玉笋:意思是不用再用手指在苔墙上划痕了。划痕,是为了记下意中人离去的日子。玉笋,喻女人的手指。

⑧妆奁宝鉴:妆奁(lián怜),女人梳妆用的镜匣。宝鉴,梳妆用的铜镜。

⑨高绾乌云:绾(wǎn宛),把头发盘结起来。乌云,指女人的头发。

⑩鹊噪频:喜鹊频繁的噪叫。古人迷信,以鹊噪为喜兆,鸦鸣为不吉之兆。

灯花:灯草芯烧时结成的花。古人迷信,以灯草结花为预示远人归来。

一任教子规声啼破海棠魂:意思是任凭子规怎样啼叫,也不会惊醒我的梦魂了。苏轼咏海棠诗,有“只恐夜深花睡去”的句子,后人往往以“海棠春睡”形容女子的睡态。子规啼声似“不如归去”,前人借以表现离愁。刘秉忠

刘秉忠(1216-1274),字仲晦,初名侃,出家后,改名子聪,邢州(今河北邢台县)人。金末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因不满于刀笔吏的生活,离职隐居武安山为僧。后得元世祖忽必烈的重用,留侍左右,又改名秉忠。至元元年,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与**建国初期的重大决策,成为元朝开国名臣。至元十一年(1274)卒,年五十九。秉忠自幼好学,作官后还保持僧徒的淡朴生活。常以吟咏自适,自号藏春散人,著有《藏春散人集》。《全元散曲》录小令十二首。其中[干荷叶]后四首误收。小令

[南吕]干荷叶

有感*(二首)一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干荷叶,色无多,不奈风霜剉①。贴秋波,倒枝柯。宫娃齐唱采莲歌②,梦里繁华过。【说明】

干荷叶原是当时以“干荷叶”起兴的民间小曲。刘秉忠借以抒发当时文人的个人不幸或国家兴亡的感慨,表现了民间歌曲向诗人创作转化的共同特征:不甘寂寞与繁华如梦的感慨是文人的,曲调和即物起兴的手法是民间的。【注释】

①剉:折磨的意思。

②宫娃:宫女。

杜仁杰

杜仁杰,字仲梁,号止轩,原名之元,字善夫,济南长清人。金末隐居内乡(在今河南)山中,与麻革、张澄等以诗相唱和,为元好问所称赏。元初屡征不起。性善谑,学识渊博,诗有《善夫先生集》一卷,见《元诗选》。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