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调
不伏老[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①,折临路枝枝柳。花攀**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熬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第七]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②,打马藏阄③,通五音六律滑熟④,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⑤。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⑥。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⑦,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⑧,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铁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⑨,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⑩,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踘;会围棋,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说明】
在元蒙黑暗统治下的元代大都,读书人被列为仅高于乞丐的第九等贱民。他们没有出路,沦入勾栏妓院中,与被损害、被侮辱的人们生活在一起。关汉卿并不以此为耻。在这套曲子中,他故意夸张地描写自己在勾栏妓院中的浪漫生活,实际上是表示他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感。他还宣布自己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至死也不改向“烟花路儿上走”的决心。这种倔强的性格,对当时的社会来说,是有一定战斗意义的。与这种思想内容相联系,这套曲在语言表达上也形成了新的风格,要说便说到十二分,决不合含糊糊,吞吞吐吐。但曲中过分渲染眠花宿柳、追欢寻乐的生活,不兔流露出封建文人庸俗低级的情趣。【注释】
①攀出墙朵朵花: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注,一枝红杏出墙来。”后人常以出墙花暗指**。下句的“临路柳”也是一样的意思。
②分茶、攧竹:是当时妓院里的技艺,也见《扬州梦》《紫云亭》二杂剧。分茶,指把茶均匀地分注在小杯里待客。攧竹,即画竹。《百花亭》杂剧第一折有“撇兰擷竹,写字吟诗”语,同剧第二折有“洒银钩,夺彩筹,擷兰攧竹”语,并可证。
③打马藏阄:古代的两种博戏。
④五音六律:指音乐。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六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是十二律中的阳声之律。
⑤金缕:即《金缕衣》,唐曲调名。杜牧《杜秋娘》诗:“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又,词调《贺新郎》亦名《金缕曲》。
⑥“你道我老也暂休”三句:意说要在花柳场中占排场作首领,是必须十分灵活的,你老了就应该退出。这是假设一个年轻子弟对他说的话,作为他下文对他反击的张本。
⑦锦阵花营都帅头:锦阵花营,指妇女群;都帅头,总头领的意思。
⑧子弟每:即指上文说他“老也暂休”的人们。元代勾栏里说的子弟一般是指*客。兔羔儿:兔崽子。
⑨梁园:汉时梁孝王所经营的兔园。这里指汴京。
⑩洛阳花:指牡丹,是洛阳的名产。
章台柳:章台,汉代***名。唐诗人韩翃,有宠姬柳氏,他到别地作官,将柳氏安置在京都。三年后,韩因思念柳氏,作《章台柳》词寄之。词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唱鹧鸪舞垂乎;鹧鸪,指[瑞鹧鸪][鹧鸪天]等曲调。垂手,指大垂手,小垂手等舞蹈。
会打围会蹴踘:打围,打猎。蹴踘,古代的一种踢球游戏。
双陆:古代一种类似下棋的游戏。
尚兀自:尚自,还自的意思,
冥幽:阴间。
烟花路儿:指勾栏妓院。
白朴
白朴(1226-1285),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移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