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元曲三百首 > 第8章

第8章

样的可对。六字两句也有作上三下四的七字句的。

②香汗青:留香名于史册。汗青,史书。

③五柳庄:陶渊明归隐处,参见卢挚[折桂令]《箕山感怀》注③。下句的七里滩是严于陵垂钓处。

④伸脚处梦先惊:严子陵隐居富春山,汉光武帝把他找来时,曾与他同榻睡觉,他把足伸在光武帝的肚皮上。这里活用这故事,说明在帝王旁边睡一次觉都要心惊肉跳。

[双调]折桂令(二首)

芦沟晓月①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②。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③。

西山晴雪④玉嵯峨**神京,峭壁排银,叠石飞琼。地展雄藩⑤,天开图画,户判围屏。分曙色流云有影,冻晴光老树无声。醉眼空惊,樵子归来,蓑笠青青。【说明】

鲜于必仁的《燕山八景》组曲,为我们记录了金元时代北京地区的名胜风光,是比较值得重视的作品。这两首分咏“芦沟晓月”和“西山晴雪”,颇尽描写形容之妙。【注释】

①芦沟晓月:示代燕山(今北京地区)八景之一,地点在今北京市西南芦沟桥,桥为金大定(1161-u**)时所建,夸永定河上。

②“起宿霭千寻卧龙”二句:形容芦沟桥姿态的雄伟美丽。

③蟾宫:月宫。俗传月中有蟾蜍,故称月为蟾宫。

④西山晴雪:元代燕山八景之一。西山在今北京市西北。

⑤地展雄藩:意指西山为北京的屏障。雄藩,雄伟的屏藩。

张养浩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自幼聪明苦读,被荐为东平(今山东东平)学正。历经县尹、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官。他直言敢谏,不怕得罪当国者。英宗至治元年(1321),他在上疏谏元夕内廷张灯后,因感宦途险恶,遂弃官归隐。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他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致力于治旱救灾。到官四月,因勤劳公事,死于任所。

张养浩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是元代有别集流传的少数散曲作家之一。集中的作品,多写于晚年归隐以后。在大量讴歌隐居之乐的同时,透露出宦途险恶的恐惧心情,实际是对当时黑暗政治的消极抵制。因为他从险恶的****中转向平静、明媚的大自然,心情特别愉快,因此一些写景之作明丽生动,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他集子里还有部分关怀民生疾苦的作品,表现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态度,跟许多接近市井勾阑的散曲作家大异其趣。小令

[双调]庆东原

即景*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喜沙鸥也解相留恋。一个冲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诗句欲成时,满地云撩乱。【说明】

把鹤、莺、沙鸥的姿态写得相当生动,背景明朗开阔。与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境颇为接近。结处表现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精神状态,即作者专心致志于艺术构思时,几乎忘怀一切,直到诗句将成,从沉思中清醒过来,才感觉到眼前景象的变换。

[双调]殿前欢

登会波楼四围山,会波楼上倚阑干,大明湖铺翠描金间①。华鹊中间②,爱江心六月寒。荷花绽,十里香风散。被沙头啼鸟,唤醒这梦里微官。【说明】

写从会波楼上看到的大明湖景色,既有色,又有香,描写得十分清丽。末二句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注释】

①大明湖:在山东省济南市北部,湖水清澈,环湖有许多名胜古迹。会波楼:据《济南府志》记载:“大明湖北注会波桥。”会波桥在北门内,会波楼当在其附近。

②华鹊:指在大明湖附近的华不注山与鹊山。

[双调]水仙子

休官*中年才过便休官,合共神仙一样看。出门来山水相留恋,倒大来耳根清眼界宽。细寻思这的是真欢。黄金带缠着忧患,紫罗襕裹着祸端①,怎如俺藜杖藤冠②。【说明】

官高祸随,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是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尤其是政治动荡和王朝没落时期,派别的斗争,小人的当权,最高统治者的昏庸,以及他们因害怕被推翻而产生的猜忌多疑,更增加了这种祸患的不测性,使正直的官员寒心。张养浩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再加上民族的歧视,使他这个汉族官员的处境更加困难。所以他对“中年才过便休官”的喜悦,不是假作清高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