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元曲三百首 > 第11章

第11章

雪杨花清昼,又一场心事悠悠。翠丝长不系雕鞍,碧云寒空掩朱楼。揎罗袖试将纤玉手,绾东风摇损轻柔②。同心方胜结,缨络绣文毬③。

[逍遥乐]绾不成鸳鸯双叩④,空惊散梢头、一双锦鸠。何处忘忧?听枝上数声黄栗留⑤,怕不弄春娇巧啭歌喉。惊回好梦,题起离情,唤醒闲愁。

[醋葫芦]雨晴珠泪收,烟颦翠黛羞⑥,风流还自怨风流⑦。病多不奈秋,未秋来早先消瘦,晓风残月在帘钩。

[浪里来煞]不要你护雕阑花甃香⑧,荫苍苔石径幽;只要你盼行人终日替我凝眸

,只要你重温灞陵别后酒⑨。如今时候,只要向绿阴深处缆归舟⑩。【说明】

我国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此诗词里的咏柳,很多都与伤别有关。这首曲以对柳诉情的形式,抒发别后的离愁,相当真切动人。但情调偏于幽怨,风格渐近南词,跟初期关汉卿、马致远等作家的套数有所不同,这是在勾阑市井传唱的散曲渐趋典雅化的现象。【注释】

①祖送:古人出行时祭祀路神叫“祖”,因此送行叫祖送。

②“揎罗袖试将纤玉手”二句:写女主人公折柳送行。揎,卷起。绾,系住。

③“同心方胜结”二句:写女主人公的打扮。方胜,古代妇女的手饰,用两块斜方形的彩绸折合而成。缨络绣文毬,妇女衣上饰物。

④叩:同扣,结子。

⑤黄栗留:即黄鹂。

⑥烟颦翠黛羞:以烟中的柳条形容妇女的皱眉。古代女子用深青颜色画眉,故称眉为翠黛。

⑦(tì替):留恋。

⑧甃(zhòu绉);井墙。

⑨灞陵:在长安东郊,有桥名灞桥,古人常送客至此,折柳赠别。

⑩“如今时候”二句;意说希望行人能归来。缆,系住。

苏彦文

苏彦文,生平不详。《录鬼簿》说他曾写过一些“极佳”的散曲,但现在留传下来的,就只有下面这一首了。

套数

[越调]斗鹌鹑

冬景[斗鹌鹑]地冷天寒,阴风乱刮。岁久冬深,严霜遍撒。夜永更长,寒浸卧榻。梦不成,愁转加。杳杳冥冥,潇潇洒洒。

[紫花儿序]早是我衣服破碎,铺盖单薄,冻的我手脚酸麻,冷弯做一块,听鼓打三挝①。天那,几时捱的鸡儿叫更儿尽点儿煞②。晓钟打罢,巴到天明,刬地波查③。

[秃厮儿]这天晴不得一时半霎,寒凛冽走石飞沙,阴云黯淡闭日华。布四野,满长空,天涯。

[圣药王]脚又滑,手又麻,乱纷纷瑞雪舞梨花。情绪杂,囊箧乏。若老天全不可怜咱,冻钦钦怎行踏!

[紫花儿序]这雪袁安难卧④,蒙正回窑⑤,买臣还家⑥。退之不爱⑦,浩然休夸⑧。真佳,江上渔翁罢了钓槎,便休题晚来堪画。休强呵映雪读书⑨,且免了这扫雪烹茶。

[尾声]最怕的是檐前头倒把冰锥挂,喜端午愁逢腊八。巧手匠雪狮儿一千般成,我盼的是泥牛儿四九里打⑩。【说明】

这套曲写雪中寒士的贫穷生活。由于他“衣服破碎,铺盖单薄”,夜里冻得不能入睡,手脚麻木,因此这场大雪在他的眼中就显得不是可爱,而是可恨可怕。这种带着主观色采的景物铺叙,穷形尽态的心情抒写,加以散曲作家所惯用的“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言,构成了这套曲泼辣灏烂的风格。【注释】

①挝(zhuā抓);敲打;这里作量词用。鼓打三挝,就是更鼓打了三下,即三更的意思。

②更儿尽点儿煞:指夜尽天明。古代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

③划地波查:平白地受苦。刬地,平白地,无故地。波查,磨折,受苦。

④袁安难卧:见前乔吉《咏雪》注③。

⑤蒙正回窑:吕蒙正,北宋初年人,曾三次做宰相。他少年时家境贫寒,住在洛阳城南破瓦窑中,靠进城替人写字作文过活。这句是说,下那么大的雪,吕蒙正也该回到破窑中去了。

⑥买臣还家:朱买臣,西汉人,做过丞相长史等官。他少年时家贫,靠卖柴度日。这句也是说,下那么大的雪,朱买臣也该回家去了。

⑦退之不爱:韩愈,字退之,唐代大文学家。因谏阻唐宪宗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侄孙韩湘来送行,韩愈写了一首诗给他,诗中有“雪拥兰关马不前”的句子。全句意思是说,雪挡住了他的去路,所以退之不爱。

⑧浩然休夸:故事传说,唐代诗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