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老子 > 第3章

第3章

复考虑的样子。⑦涉川:步行渡水。⑧俨(yǎn眼):恭敬,庄严。下句的“客”,王弼本作“容”,据河上公本改。⑨涣:散。这里形容思想开通而不固执。⑩释:消融。敦(dūn吨):敦厚。朴:未加工的木材。旷:空阔开朗。混:混同,这里指包容。浊:混浊的大水。孰能浊以止:谁能像混浊大水那样并停留在这种状态上。孰,谁。以,而。止,停留。王弼本原无“止”字。据《道藏》河上公本补。静之:使浊水安静下来。之,代浊水。动之徐生:搅动这种清静状态,慢慢产生各种追逐名利的行为。动,搅动。之,代指上句讲的清静状态。保:占有,掌握。不欲盈:不追求圆满。蔽不新成:安于有缺陷的旧状态而不创造新的事物。蔽,同敝,破旧,比喻有缺陷的旧状态。新成:新的成功,新的事物。

【译文】

古代那些懂得规律的人,(其思想)细致精妙、深邃通达,深刻得难以被理解。正因为他们难以被理解,所以要勉强加以描述:(他们办事)反复考虑,就像寒冬要赤足过河;谨慎小心,就像畏惧四邻的围攻;恭敬庄重,就像一位作客的人;通达而不固执,就像将要融化的冰块;朴实敦厚,就像未经雕饰的原木;空阔开朗,就像那深山的幽谷;包容一切,就像那混浊的大水。(除了得道之士)谁还能够使自己像包容一切的混浊大水那样呢?(世人)总是要让浊水安静下来,慢慢加以澄清;但是谁又能够永远安于这种安定清静的状态呢?(世人)又总是搅动这种清静状态,慢慢产生各种追逐名利的活动。掌握了这种规律的人,办事是不求圆满的。正因为不求圆满,所以能够安于有缺陷的旧状态而不创造新的事物。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