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老子 > 第6章

第6章

【注释】

①朴:道的别名,道“复归于朴”。小:细微眇小。吴澄说:“道弥满六合(道充满天地四方),而敛之不盈一握(而又收缩不满一把),故曰小。”②臣:名词活用为动词,下省略宾语“之”,是使动用法。这句意思是:天下没有谁能使它臣服,役使支配它。③宾:用作动词,宾服的意思,即归附,归顺。④俞(yú):报答,此指“降下”的意思。⑤始制:开始制定。⑥既有:已经有。⑦俾(bǐ):使。通行本“俾”字处为“譬”字。⑧猷(yóu):犹如。通行本“猷小”处作“犹川”。

【译文】

“道”是永恒的、没有名字可称。它的本性纯朴自然,虽然幽深微小,可是天下谁也不敢支配它。侯王如果能守住它,万物就将自生动地归顺。天地间阴阳之气相配合,因此就降下甜美的露水,人们没有谁去命令它,却能自然分布均匀。开创了体制,便有了名位。名位已经有了,这也就将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无争,因此就不会有危险。使“道”永远存在于天下,万物归顺,好像小溪归入江海一样。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①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②,死而不亡者寿③。

【注释】

①强行:坚持力行。②不失其所者久:不违背规律的人能够长久。失,丧失,引申为违背。其所,他所凭借的。根据全书的意思,所凭借的东西当指“道”。③死而不亡:身死而道犹存,类似今天讲的“身死而精神长存”。

【译文】

能够认识别人的人是聪明的,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是明智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克制自己的人是坚强的。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坚持力行的人是有志的。不违反规律的人就能长久,死而精神永存的人是真正的长寿。

【原文】

道汜呵①!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②。万物归焉而弗为主③,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

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注释】

①汜(fàn):同“泛”。普遍,广博。高亨说:“此言道体广大,左之右之无往不在也。”②名:称说。有:存在,此指具有功德。③弗:同不。④主:主宰。

【译文】

“道”广泛博大呵!它永存宇宙、独立运行,能左能右、左右逢源,无往不在。功成事就却不自称有功有德。万物归附于它,而它却不自以为主宰,它乃是永远没有什么欲望,可以称说为微小。万物归附于它,而它却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说是伟大。因此,圣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是因为他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能够成就他的伟大。

【原文】

执大象①,天下往②,往而不害,安平泰③。乐与饵④,过客止⑤。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⑥,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注释】

①大象:大道。②往:归附。③安平泰:三字同义,都是太平安乐的意思。④乐与饵(ěr耳):音乐与美食。这里泛指各种生活享受。⑤过客:过路人。此处指归往“大象”的人。“乐与饵,过客止”是说人们本来是要归向“大象”的,但往往受到各种享乐生活的引诱,半道而废。⑥不足:不能。⑦既:尽,完。

【译文】

谁掌握了规律,天下人都会归附于他,归附他不会有害处,都能过上太平安乐的生活。然而各种生活享受。往往使人们半途而废。规律这个东西说出来淡而无味,看它又看不见,听它又听不到,可用它也用不完。

【原文】

将欲拾之①,必古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③,必古与之④。将欲夺之,必古予之。是谓微明⑤。友弱胜强⑥。鱼不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⑦。

【注释】

①拾:收。②古:同故,故意、有意。③去:除去,除掉。④与:交好。⑤是谓微明:是,这。微明,微妙的道理。⑥友:通行本作“柔”,此同“柔”较合理。⑦邦利器:邦,国。利器:指君主的权势大。据《韩非子?喻志》说:指国家的权力。通行本作:国之利器。此句中“示”:显示、炫耀给别人看,此处是说:不可用强权(利器)政治来显耀威吓人民。

【译文】

要想收缩它,必须故意扩张它。要想削弱它,必须故意增强它。要想除掉它,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