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又置顿丘郡属北徐州。明帝又立南沛、南清河、南下邳、南东莞、南平昌、南济阴、南濮阳、南太平、南泰山、南济阳、南鲁等郡,以属徐、兖二州,初或居江南,或居江北,或以兖州领州。
郗鉴都督青兖二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加领徐州刺史,镇广陵。苏峻平后,自广陵还镇京口。又于汉故九江郡界置钟离郡,属南徐州,江北又侨立幽、冀、青、并四州。穆帝时,移南东海七县出居京口。义熙七年,始分淮北为北徐州,淮南但为徐州,统彭城、沛、下邳、兰陵、东莞、东安、琅邪、淮阳、阳平、济阴、北济阴十一郡,以盱眙立盱眙郡,统考城、直渎、阳城三县,又分广陵界置海陵、山阳二郡。后又以幽冀合徐州,青并合兖州。
荆州。案《禹贡》荆及衡阳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正南曰荆州。”《春秋元命包》云:“轸星散为荆州。”荆,强也,言其气躁强。亦曰警也,言南蛮数为寇逆,其人有道后服,无道先强,常警备也。又云取名于荆山。六国时,其地为楚。及秦,取楚鄢郢为南郡,又取巫中地为黔中郡,以楚之汉北立南阳郡,灭楚之后,分黔中为长沙郡。汉高祖分长沙为桂阳郡,改黔中为武陵郡,分南郡为江夏郡。武帝又分长沙为零陵郡。及置十三州,因旧名为荆州,统南郡、南阳、零陵、桂阳、武陵、长沙、江夏七郡。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及败于赤壁,南郡以南属吴,吴后遂与蜀分荆州。于是南郡、零陵、武陵以西为蜀,江夏、桂阳、长沙三郡为吴,南阳、襄阳、南乡三郡为魏。而荆州之名,南北双立。蜀分南郡,立宜都郡,刘备没后,宜都、武陵、零陵、南郡四郡之地悉复属吴。魏文帝以汉中遗黎立魏兴、新城二郡,明帝分新城立上庸郡。孙权分江夏立武昌郡,又分苍梧立临贺郡,分长沙立衡阳、湘东二郡。孙休分武陵立天门郡,分宜都立建平郡。孙皓分零陵立始安郡,分桂阳立始兴郡,又分零陵立邵陵郡,分长沙立安成郡。荆州统南郡、武昌、武陵、宜都、建平、天门、长沙、零陵、桂阳、衡阳、湘东、邵陵、临贺、始兴、始安十五郡,其南阳、江夏、襄阳、南乡、魏兴、新城、上庸七郡属魏之荆州。及武帝平吴,分南郡
为南平郡,分南阳立义阳郡,改南乡顺阳郡,又以始兴、始安、临贺三郡属广州,以扬州之安成郡来属。州统郡二十二,县一百六十九,户三十五万七千五百四十八。江夏郡
安陆
云杜
曲陵平春鄳竟陵
南新市南郡
江陵
编
当阳华容鄀
枝江
旌阳州陵
监利松滋石首襄阳郡
宜城
中庐临沮
巳阝襄阳
山都邓城鄾南阳国
宛西鄂
雉鲁阳
犨淯阳
博望
堵阳叶
舞阴
比阳
涅阳冠军郦顺阳郡
酂顺阳南乡丹水武当
阴筑阳析义阳郡太康中置。统县十二,户一万九千。
新野
穰邓
蔡阳随
安昌棘阳厥西平氏
义阳平林朝阳新城郡
房陵绥阳昌魏沶乡魏兴郡
晋兴安康西城锡长利洵阳上庸郡
上庸侯相。安富北巫武陵上廉微阳建平郡巫北井秦昌信陵兴山建始秭归故楚子国。沙渠
宜都郡夷陵夷道佷山
南平郡作唐孱陵南安江安
武陵郡临沅龙阳汉寿沅陵黚阳酉阳镡城沅南迁陵舞阳
天门郡零阳溇中衮临澧澧阳
长沙郡临湘攸下隽醴陵刘阳建宁吴昌罗蒲沂巴陵
衡阳郡湘乡重安湘南湘西烝阳衡山连道新康益阳
湘东郡酃茶陵临烝利阳阴山新平新宁
零陵郡
泉陵祁阳零陵营浦洮阳永昌
观阳营道春陵泠道应阳
邵陵郡邵陵都梁夫夷建兴邵阳高平
桂阳郡郴项羽义帝之邑。耒阳便临武晋宁南平
武昌郡
武昌
柴桑阳新
沙羡
沙阳鄂官陵
安成郡平都宜春新谕永新安复萍乡广兴
惠帝分桂阳、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