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47章 杂证谟咳嗽

第47章 杂证谟咳嗽

,宜用补中益气加干山药、五味

子以养元气,柴胡、升麻各二分,以升生气。冬月风寒外感,形气病气俱实者,宜用麻黄汤

之类,所谓自表而入,自表而出。若形气病气俱虚者,宜补其元气,而佐以解表之药;若专

于解表,则肺气益虚,腠理益疏,外邪乘虚易入,病愈难愈矣。若病日久,或误服表散之剂

,以致元气虚而邪气实者,急宜补脾土为主,则肺金有所养,而诸病自愈。若人老弱,或劳

伤元气而患前证,误服麻黄、枳壳、紫苏之类而汗出亡阳者,多患肺痈、肺痿,治失其宜,

多致不起。午后嗽者,属肾气亏损,火炎水涸,或**涌而为痰者,乃真脏为患也,须用六

味地黄丸壮肾水滋化源为主,以补中益气汤养脾土,生肺肾为佐。设用清气化痰则误矣。

徐东皋曰∶凡咳嗽之人,气体虚弱者,用泻气药多不效,间有效者,亦必复作,若此者

,并宜补益而嗽自愈。气体浓者,或系外感,俱宜发散邪气,破滞气而嗽自宁。新咳嗽者,

亦宜从实治之也。久咳嗽者,宜从虚治之也,或用涩药以击其惰归,九仙散之属也。凡治咳

嗽,当先求病根,伐去邪气,而后可以乌梅、诃子、五味、罂粟壳、款冬花之类。此辈性味

燥涩,有收敛劫夺之功,亦在所必用,可一服而愈,然须权其先后而用之。

灸法

属性:肺俞、俞府、天突、风门(各七壮)、列缺(三壮)、乳根(三壮)

咳嗽论列方

属性:二陈汤(和一)六安煎(新和二)理中汤(热一)麻黄汤(散一)浓朴汤(和五四)理

阴煎(新热三)柴陈煎(新散九)香薷饮(和一六九)白虎汤(寒二)一阴煎(新补八)四

阴煎(新补十二)金水六君煎(新和一)五福饮(新补六)琼玉膏(补六十)补中益气汤(

补三十)左归饮(新补二)右归饮(新补三)加减一阴煎(新补九)左归丸(新补四)右

归丸(新补五)六味回阳饮(新热二)六味丸(补百二十)八味丸(补一二一)人参固本丸

(补百六)人参平肺散(寒三七)地黄丸(补百二十)安肾丸(热一六七)竹叶石膏汤(寒

五)劫劳散(妇一二四)九仙散(固十)凉膈散(攻十九)竹叶黄汤(寒七)小青龙汤(

散八)六君子汤(补五)生料鹿茸丸(补一三一)大补元煎(新补一)麦门冬汤(寒四四)

大菟丝子丸(固三六)金沸草散(散八一)栀子仁汤(寒十九)《局方》消风散(散四七)

大承气汤(攻一)黄连解毒汤(寒一)贝母丸(新和十八)

论外备用方

属性:***汤(补一)生脉散(补五六)十全大补汤(补二十)宁肺汤(补六二热嗽)蜜

酥煎(补六五)凤髓汤(补**润肺)五味异功散(补四)鹿茸丸(补一三一)补肺汤(

补六一劳嗽)杏仁煎(和一四二喘嗽)杏仁膏(和一四三咳唾血)橘皮半夏汤(和十

三)星香丸(和百二痰嗽)苏子煎(和一四一润肺)杏仁萝卜子丸(和百十九痰嗽)

杏仁丸(和百八老人咳嗽)白术汤(和二七湿痰嗽)人参定喘汤(和一三四寒喘嗽)

前胡散(和一四四烦热嗽)百花膏(和一四五嗽血)阿胶散(和二百七唾血)玉液

丸(和百六消痰火)玉粉丸(和百七痰嗽)桑皮散(散八四风热嗽)参苏饮(散三四

风寒)十神汤(散四十外感)旋复花汤(散八二风入肺)二母散(寒四九肺热)

紫菀散(寒五三肺痿血)黄芩知母汤(寒五一火嗽)团鱼丸(寒九五痰热劳嗽)五味

子丸(固十二劫嗽)人参清肺汤(寒三六肺虚热)三妙汤(固九久嗽)安眠散(固七

久嗽)加味理中汤(热五虚寒)润肺丸(固十四)百药煎(固八劫嗽)灵宝烟筒(固

二六七)嗽烟筒(因二六六)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