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64章 杂证谟心腹痛

第64章 杂证谟心腹痛

之极

,随发出疙瘩风饼如钱大者,不计其数,至四鼓而退。愈后细穷其义,盖以五脏之系,咸附

于背,故向下刮之,邪气亦随而降。凡毒瓦斯上行则逆,下行则顺,改逆为顺,所以得愈。虽

近有两臂刮痢之法亦能治痛,然毒深病急者,非治背不可也。至若风饼疙瘩之由,正以寒毒

之气充塞表里,经脏俱闭,故致危剧,今其脏毒既解,然后经气得行,而表里俱散也。可见

寒邪外感之毒,凡脏气未调,则表亦不解,表邪未散,则脏必不和,此其表里相关,义自如

此,故治分缓急,权衡在人矣。继后数日,一魏姓者,亦于二鼓忽患此证,治不得法,竟至

五鼓痛极而毙。遇与不遇,此其所以为命也。

附按

属性:徐东皋云∶匡掌科夫人,年三十余,病胃脘连胸胁痛,日轻夜甚,两寸关脉弦滑有力。

诸医以积滞凝寒,用发散及攻下药,继用铁刷散,四磨饮等方,俱不效。后用汤水,皆吐而

不纳,经月不食,痛且益甚。予谓其为痰郁明矣,但痛久弱甚,不敢行吐法,奈何?偶一医

谓五灵脂、没药素用有效,众皆哂之曰∶此药用之多矣。予谓∶再用亦无妨,何哂之有?彼

用酒调,病者到口便吐,随吐绿痰两碗许,痛即止,遂纳饮食。此盖痰在膈上,攻下之亦不

去,必得吐法而后愈,经曰∶有故无殒,此之谓欤。

简易方

属性:一、胃脘当心而痛,或气或寒,触而屡发者,用荔枝核烧微焦,每荔枝核一钱,加木香

七分,共为末,以清汤下一钱许,数服可以除根,屡试神效者。

一、胸膈胃脘大痛,察有邪滞,连用排气饮及诸药全不见效者,但用牙皂角,以微火烧

,烟甫尽即取起,为末,用烧酒调送七八分或一钱许,其效如神,亦余试效者。

《兵部手集》方∶治久心痛十年五年者,随手效。用小蒜以酽醋煮熟顿服,此后再不发。

治脾痛三方歌∶腹胀脾疼怎抵当,椒姜之外有丁香,三般等分罗为末,调入白盐与白汤。

水磨乌药治脾疼,每服须教一盏浓,一片陈皮一苏叶,再煎浓服有神功。

心与脾疼有妙方,良姜切碎等槟榔,两般同炒研为末,米饮同调服亦良。

食疗方∶治五脏冷痛、心腹痛,以胡椒二十一粒,擂碎,热酒服之。

《肘后》方∶治心腹俱胀痛,短气欲死,或已绝者,用官桂三两,切碎,以水一升二合

,煮八合,去渣,顿服。无桂用姜亦可。

腹痛灸法

属性:内关、中脘、气海、神阙(填椒盐灸之)、水分、隔俞、脾俞、胃俞。

心腹痛论列方

属性:吐法(新攻一)备急丸(攻五二)大厘清饮(新寒五)四逆汤(热十四)排气饮(新和

六)《局方》四七汤(和九七)大营煎(新补十四)小营煎(新补十五)木香槟榔丸(攻四

九)通瘀煎(新因五)神香散(新和二十)桃仁承气汤(攻四)润下丸(和百十七)二陈

汤(和一)调胃承气汤(攻三)清膈煎(新寒九)茵陈饮(新寒八)括痰丸(新和十九)橘

皮半夏汤(和十三)玉烛散(攻二四)十香丸(新和十五)芍药枳术丸(新和十六)平胃散

(和十七)生韭饮(和一五一)白螺丸(和百十五)东垣草豆蔻丸(和一六七)和胃饮(新

和五)理阴煎(新热三)神佑丸(攻四八)不换金正气散(和二一)决津煎(新因二)百

顺丸(新攻六)理中汤(热一)

论外备用方

属性:荔枝散(新因二八气痛)赤金豆(新攻二坚积)木香顺气散(和四三气滞)归脾

汤(补三二)游山散(和七六心脾痛)调气平胃散(和十八)参附汤(补三七)神佑丸(

攻五三寒积痛)附子茴香散(热一四八暖胃和中)人参散(和一六二虚寒)牙皂散(

新因二七结气)藿香安胃散(热七一寒呕)四磨饮(和五二行气)强中汤(热九一

生冷伤脾)茱萸四逆汤(热十八小腹痛)苏合丸(和三七一气逆心痛)铁刷散(热百九

寒湿积)八味建中汤(补二五)乌药散(和七四血气壅滞)益黄散(和十九寒滞)

指迷七气汤(和五一积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